1380年,李文忠单独求见舅舅朱元璋,正色道:“陛下胡惟庸一案牵连过多,如果再不

历史古道翰风 2025-02-04 09:51:50

1380年,李文忠单独求见舅舅朱元璋,正色道:“陛下胡惟庸一案牵连过多,如果再不禁止我朝人才恐怕要被您杀光了,恐对江山社稷不利。” 洪武十三年秋,曹国公李文忠解下佩剑跪在御阶前,他的奏章上墨迹未干:"胡党株连过甚,恐损国本。" 朱元璋摩挲着案头《大明律》,突然将茶盏砸向鎏金柱:"你也想学刘伯温吗?"( 自正月胡惟庸被诛,这场"谋逆案"已吞噬两万三千条性命。 但被斩首的官员中,仅五品以上就有137人,远超胡党实际规模。 这种扩大化清洗,成为朱元璋重塑官僚体系的政治手术。 朱元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废除丞相制,借机撤销中书省,六部直隶皇帝。 随后开始打击浙东集团,刘基旧部叶琛、章溢等遭清洗。 第三步就是瓦解军功集团,吉安侯陆仲亨等开国武将牵连下狱。 客观来说,其实李文忠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 此案导致洪武十三年科举取士人数锐减,不足往届三成。 此时的帝国文官系统已经面临着空前危机。 为何李文忠偏偏要这个时候去惹恼朱元璋?是他看不明白局势吗? 李文忠选择此时进谏,与其特殊身份密不可分。 作为朱元璋外甥兼养子,他的双重身份曾是皇权延伸的象征。 至正十七年,李文忠率军归附,助朱元璋收编元军三万。 洪武二年的北伐,俘获元昭宗嫡子买的里八剌。 洪武三年时李文忠获封曹国公,位列开国六公爵。 但这种血缘纽带在绝对皇权前不堪一击。 当李文忠提出"保全人才"时,朱元璋看到的不是甥舅亲情,而是军功集团对皇权的潜在威胁。 当晚皇帝密令锦衣卫彻查李文忠府邸,搜出与胡党往来书信七封。 洪武十七年(1384年)李文忠暴卒,太医署记录"病疽卒"。 那段时间舆论漫天,关于散布李文忠"私蓄武士"的传言喧嚣尘上。 李文忠的羽翼也被尽数切断,其旧部被调离京师。 最后来了个还算体面的收场,追封李文忠岐阳王,极尽哀荣。 这种"恩威并施"的策略,在蓝玉案中达到巅峰。 洪武二十六年的腥风血雨里,又有1.5万人头落地,而此时的朱元璋已无需亲自挥动屠刀——满朝文武早已学会在恐惧中保持沉默。 胡惟庸案的余波塑造了明代独特的权力格局,皇权得到了空前的强化。 永乐年间解缙被雪活埋、正统朝于谦遭弃市,皆可视为洪武政治遗产的延续。

0 阅读:348

猜你喜欢

历史古道翰风

历史古道翰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