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何学高被两名高大越军合力控制住,眼看挣脱不开,他拉

小娅说知识 2025-02-03 23:54:59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何学高被两名高大越军合力控制住,眼看挣脱不开,他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同归于尽吧!” 1979年的春天,南疆边境的天空并不平静。 一场突如其来的硝烟正向山林蔓延,而在这一片战火中,一个身高仅有1米58的士兵,书写了震撼人心的英雄篇章。他叫何学高。 20世纪70年代末,越南在苏联的支持下,开始推行地区霸权主义。 他们不仅侵占了柬埔寨,还在中越边境制造摩擦,频繁挑衅中国边民的安全。 中国人民忍无可忍,决定发起一场自卫反击战,捍卫国家尊严。 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式打响。 在这场战争中,我军兵分多路,对越军展开强有力的反击。 而广西边境坂洋地区的无名高地,成为了一处战斗的焦点。 2月19日凌晨,何学高所在的41军122师365团5连,接到进攻坂洋西侧无名高地的命令。 这个高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越军防线中的重要节点。 连长伍贵来指挥全连冒着枪林弹雨向前冲锋。 越军的火力网密如雨点,每一次跃进都伴随着战友的倒下。 何学高身材虽小,但行动灵活,始终冲在队伍最前方。 他手中的手榴弹接连投出,将敌方的几个火力点炸得哑口无言。 在突破第一道战壕后,5连向第二道战壕发起猛烈攻击。 然而,这次攻势却并不顺利。 就在战斗最为胶着时,何学高的左手不幸中弹,鲜血直流。 即便如此,他仍然坚持带领战友向前推进。 然而,当他接近战壕时,两名高大的越军士兵突然从侧面扑了过来。 敌人试图将他活捉,并夺取他的武器。 何学高虽然拼尽全力反抗,但左手受伤加上力量悬殊,他一时难以挣脱。 这一刻,他深知自己的处境。 “绝不能让敌人得逞!”这是他脑海中唯一的念头。 他缓缓摸向腰间的最后一颗手榴弹,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就算牺牲,也要拉上敌人垫背。 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炸裂开来。两名越军当场毙命,而何学高也被冲击力掀翻在地。 他的右手腕以下被炸断,左手两根手指严重受伤,全身多处负伤。 爆炸声引起了战友们的注意。 周朝彬迅速赶到何学高身边,发现他满身是血,已经奄奄一息。 但令人惊讶的是,他的生命迹象依然存在。 战友们立即将他送往后方医院。 经过医生的紧急抢救,何学高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而5连的战士们也在连长的带领下成功占领了无名高地,为后续部队的推进扫清了障碍。 在这场战斗中,5连共歼敌100余人,攻克了多个越军重要阵地。 这一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整个部队的士气。 何学高的事迹只是这场战争中无数英雄壮举的缩影。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像他这样的英雄比比皆是。 比如,梁英瑞——这位广西边防部队的战士在攻打板烂高地时,用身体顶住炸药包,引爆敌方暗堡,壮烈牺牲。 他的事迹被广泛传颂,被誉为“董存瑞式的战斗英雄”。 再比如,陈武贤——这位“峡谷七勇士”之一,在敌军围困下,以七人之力击退敌军多次进攻,单枪匹马歼敌19人。 还有李成文——这位云南边防部队的战士,为了摧毁敌人的碉堡,手托炸药包壮烈牺牲。 他们的事迹与何学高一样,成为了那个时代军人的英雄模范。 对越自卫反击战不仅是一次保家卫国的胜利,更是对中国军人意志的一次全面检验。 这场战争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战斗力,也震慑了试图挑战中国主权的敌对势力。 通过这场战争,中国在边境地区重新确立了自己的主权地位,为后续的改革开放营造了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 战斗结束后,何学高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尽管他因伤残退役,但他的故事却从未被人遗忘。 如今,每当人们谈起那场战争时,何学高的名字总会被提及。 他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捍卫了祖国的尊严。 梁英瑞的舍身炸碉堡、陈武贤的神枪手传奇、李成文的英勇牺牲,他们共同组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的群像。 每一位战士的名字,都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他们是民族的脊梁,也是我们永远的英雄。 正如那句令人动容的话所说:“同归于尽吧!”这是何学高对敌人的呐喊,更是他对祖国的誓言。

0 阅读:97
小娅说知识

小娅说知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