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内蒙一男生考上大学,向女老师报喜,女老师高兴的从兜里掏出20块钱,塞

云舟史策说 2025-02-03 16:27:19

1987年,内蒙一男生考上大学,向女老师报喜,女老师高兴的从兜里掏出20块钱,塞到学生手里:“拿钱买自己双棉鞋穿。”然而,26年后,男生送女老师一个礼物,她打开一看,吓得连连摆手:“这礼物,老师不能收。” 1978年,31岁的张秀荣从大学毕业,她满怀着感恩之心,毫不犹豫地返回故乡呼和浩特,在老家的一所初中当上了数学教师,在那个时候,人们的生活并不富裕,有不少学生由于家境贫寒而无法读书。 学校里的教学环境欠佳,教学资源也十分匮乏,刚一开始教学,她就担任了一个初三班级的班主任,这个班级即将面临中考,肩上的压力可想而知。 作为教师,她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那些家境贫困的孩子让她心疼,简陋的教学环境和匮乏的资源也没有让她退缩,她每天早早地来到教室,准备好当天的教学内容,面对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她总是耐心地讲解每一个知识点,就像一位辛勤的园丁,精心浇灌着每一株幼苗。 然而,在众多学生中,最先引起她关注的是一位身形很瘦弱的男生,他的名字叫做陈志德,不过引起注意的不是靠他优秀的数学成绩,而是平日里的一些与众不同。 张秀荣发现,早上来学校上课,这个男生永远都是第一个坐到班级里,下午放学,也是第一个离开教室的,只要老师说下课,他离开教室的动作永远都是最快的,有时候尽管老师还没来得及离开教室,他也是如此。 几天时间下来,她发现了这个男生的性格过于内敛,本应该是活泼爱动的年纪,可他的脸上却满是愁容。 从其他老师那里她了解了男孩家中的情况,原来男生的家里经济条件非常不好,家里好几个孩子,只有他的学习成绩最好,也是一家人眼中最有希望的,母亲生病,一家子只有一个劳动力。 可是到了中考前夕,陈志德竟然一整天都没有来学校上课,心里隐隐不安的老师也找到了他的家里,同时也知道了他的母亲突然重病,家里的所有事情都压到了他一个小孩子的肩上。 生活的磨难也早已让这个男生的内心感到敏感自卑,他觉得母亲如今重病在床,自己不能不管,更不能安稳的坐在教室里学习,他要承担起照顾家庭的责任,所以他才没有去上学。 张老师的突然到来,让男生心中满是惊讶,当得知老师是来劝自己回校念书,还告知“只有知识才是他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时,他更是百感交集。 之后,男生重返课堂,这一回,心中的疙瘩解开了,他学习起来愈发刻苦,顺利考入当地顶尖的高中,高中那三年,张老师也一直在用自己的薪水给他购置生活用品,在生活上给予他援助。 然而,就在他即将奔赴高考考场之际,生病的母亲骤然离世,这一沉重打击,使他感觉人生失去了希望,就在他迷茫和痛苦的时候,张老师的到来又给予了他新的力量,让他在求学之路上不断前行,也让他在面对生活的挫折时,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 如果母亲在天之灵,肯定会想要看到他继续读书,带着年幼的妹妹们一起好好地生活,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样母亲也能心安的离开。 张秀荣的一番话成功的给予了他新的能量,即便当时心里还是很悲伤,但当务之急是要参加高考,这是他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也是母亲在世时对他的期望,他暗自发誓一定要考上一所好的大学。 当他怀揣着大学录取通知书,激动地走进老师家的时候,老师一眼就瞧见男生脚上那双已经穿了3年,早已破得不成样子的棉鞋,刹那间,张秀荣心里泛起一种难以言表的心疼。 第二天,她就跑到商场,花了20元买了一双崭新的棉鞋,要知道,这20元可是她半个月的工资,当陈志德看到眼前这双新棉鞋,心里满是感激,他带着老师的祝福与温暖,踏上了去往大学的火车。 在整个大学期间,他一直都努力的学习,每次期末成绩都是名列前茅,是老师眼中最刻苦的学生,即使中间父亲离世,他也只是离校了几天,之后,他继续努力念书,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博士学位,并且留在了当地工作,薪资待遇都很不错,成功的用知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让妹妹们有了安稳的依托。 2007年,在老师60岁生日的时候,他回到了家乡,并且带着一份重礼来到了老师的家中,看着自己的学生来给自己庆生,老师的心里也特别的高兴,可当她打开盒子看到里面的东西后,大吃一惊,当即表示自己不能收。 在场的众人在看到一张房产证和一把钥匙后,也都被震撼到了,原来,这是陈志德买来送给老师的一套价值10万元的房子,而对于老师的拒绝,陈志德却说:“这栋房子虽然看起来很贵重,但远不及老师当年对他的恩情”。 望着眼前已经事业有成的学生,她又想起了多年前那个衣着破旧、性格内敛的小男孩,张秀荣与陈志德之间的故事,令我们为之动容,同时也使我们见证了一份弥足珍贵的师生情谊。 跨越了26年的师生情谊,随着时光的流转,这份情谊也渐渐演变成了母子情,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师生情是可以超越时间的限制,不断升华的,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交融,是人性中美好品质的体现。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

0 阅读:0
云舟史策说

云舟史策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