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3年李谷一唱响《乡恋》突破意识形态禁忌; 到2025年AI重新定义春晚的形态。 科技,正在成为改写国际规则的变量。 图中你认识哪几位? 春晚,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始终占据着全球收视率的 “C 位”。 从1983年首届春晚至今,这台国民晚会始终遵循着一条隐性规则:“谁登台,谁就是时代的主角”。 早期的白酒、家电品牌,中期的互联网巨头,再到如今的科技企业。 春晚的“金主”变迁史,几乎是一部中国经济结构的演进史。 春晚也绝非单纯的市场行为。 2015年微信借春晚逆袭支付宝后,监管部门对“金融基础设施”的警惕性陡增; 2019年百度因AI战略与政策导向高度契合而入选; 2021年抖音的亮相则暗合“内循环”与消费提振的需求。 春晚的“入场券”,本质是政策风向与企业战略的“双向匹配”。 阿里此次回归,恰逢中国推动科技自立、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节点。 其云计算、AI大模型、智能制造等布局,正是国家顶层设计中的“关键棋子”。
从1983年李谷一唱响《乡恋》突破意识形态禁忌; 到2025年AI重新定义春晚的
阳泽与世界
2025-02-03 09:58:3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