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陈毅下山与组织联系。途中,他因口渴向一妇人讨水喝。不料,妇人在无意间

史行途 2025-02-02 23:52:40

1936年,陈毅下山与组织联系。途中,他因口渴向一妇人讨水喝。不料,妇人在无意间提的两个字,令他心中一惊:坏喽! 那是在一个炎热的下午,陈毅的部队与外界失去联系已久,正在梅岭的山间,和战友们一起商量接下来的行动。 突然,一封来自“上级”的密信传来,为他们送来了希望。 信中讲到:“上级最近派了一位使者来到了苏区,希望陈毅能下来迎接。” 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如久旱逢甘霖,瞬间带来了希望:“好啊,真是太好了!” 可是,陈毅根据多年的斗争经验,对于这封信,他是一边欢喜,一边也对这封信的来路产生了疑惑。 既然有组织上派来的使者,为什么不直接来,而要冒险去接呢? 一番分析后,信中的疑点越来越多。可是,尽管有些内容说不通,但为了联系组织,还是决定走一趟。 就这样,他与黄赞龙一起,扮成商人,戴着帽子,穿着大褂,一起下了山。 当时毕竟是夏天,这样的打扮,他们还没走几步,就已经热的大汗淋漓,嘴里更是渴的不行。 刚好,前面不远处就是同志陈海的家,他们决定一起去讨杯水喝。 “有人在家么?”只见院子里有位妇人,正在做洗衣物的家务活。 黄赞龙一眼便看出,这定是陈海的妻子,于是上前问道:“陈海没在家么?” “去了团部”,那妇人回答说。 “糖铺!”陈毅猛地一惊:“坏了,大事不好!” 由于是口音的问题,“团部”被误听成了“糖铺”。但不管是误听还是真的,在关键时刻,任何信息都不能含糊,既然陈海的妻子能轻易说出这个地方,看来已经是比较危险了。 原来,他所说的这个糖铺是组织上的一个高级秘密联络站,知道的人很少,甚至连自己的家人都不能说。 接着,陈毅不敢露出半点惊慌,简单谢过后,也不去目的地了,而是和黄赞龙选了一条偏僻的小道,直奔糖铺而去。 两人不动声色的接近了糖铺,为不引起注意,像商人一样看着街道的小铺。 从眼睛的余光里,陈毅也渐渐察觉了异样:糖铺周围出现了很多可疑的人,拉车的、修鞋的,但却没有一个顾客。 向路上的行人打探后才得知,这家糖铺不久前换了老板,而且对客人的态度很不好。 种种迹象证明了陈毅的判断,糖铺一定出现了情况,已落入敌之手。 不过,就在这危急时刻,早先在糖铺工作的一个伙计认出了陈毅,心存正义的伙计决定将糖铺的情况说给他。 伙计趁出去公事为由,悄悄的接近了陈毅二人:“陈海已叛变,你们的行踪可能暴露,赶快离开。”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虽察觉到情况不妙,但没想到有这么坏。 当务之急,是赶紧转移,他们选择了一条小路,迅速离开了城。 但是,情况好像正如伙计所说,对环境的警觉性告诉陈毅,他们很可能已经被包围。 没办法,他们两个难敌众人,只能先在梅山腰附近找到一个小洞,暂时隐蔽。 可敌人像是早就知道似的,如同一张大网,从山脚一直到山上,脚步声、狗叫声、喊叫声不断在附近响起。 等到夜晚,敌人还是一无所获,于是便决定放火烧山。瞬间浓烟四起,加上扑鼻的热浪,这个小洞像是走进了蒸笼一样。 他们的处境岌岌可危,也就在这时,随着一束闪电,天空像是听到了正义的呼唤一般,瞬间狂风大作,下起了倾盆大雨。 没多久,火焰被雨水浇灭,敌人也因受不了落汤鸡的结果,狼狈撤退。 接着,趁着山间的雨雾,陈毅二人走出山洞,继续向山上进发。 他们踩着泥泞、跨过横支树杈,每一刻都像是在与时间赛跑,承载着心中那份对胜利的信念,一步步向前。 经过一夜艰苦的跋涉,两人浑身都是湿漉漉的,滑到时粘上的泥看上去像泥人。但当一缕阳光透过树林时,可以清晰的看到,在不远处就是自己的队伍。 回到队伍以后,陈毅就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讲给了同志们,同时也揭露了陈海的罪行。 与此同时,陈海看着自己布下的网,迟迟不见“鱼”来,而等到他回到家,得知陈毅来讨过水喝时,马上意识到,事情已经败露。 但是,这个时候,早已为时已晚。 虽然经历了这次危机,但陈毅和战士们仍没有停下战斗的脚步,同时也告诉了战士们,抗战是困难的,到处都充满了危险。 即使是这样艰难,他们仍没有放弃。老一辈的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也成为了激励后人奋发前行的宝贵财富,向他们致敬!

0 阅读:62
史行途

史行途

不急不躁,安然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