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末那个天下大乱、各方势力混战的时代,张士诚于1354年在高邮称王,国号大周,年号天祐。他为人有底线,对待文人十分宽厚,在群雄中脱颖而出,吸引了众多文人的追随,其中就包括罗贯中。罗贯中满怀壮志,希望能辅佐张士诚成就一番大业。 但张士诚和朱元璋比起来,手段不够狠辣,且胸无大志,任用小人。在这样的对比下,张士诚的大周政权逐渐走向衰败。罗贯中敏锐地察觉到了危机,果断离开了张士诚。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猜忌心重,大肆清洗功臣。罗贯中深知自己和张士诚的过往会给自己带来危险,于是决定远离官场,低调生活,专注于文学创作。 罗贯中的两次关键选择,让他躲过了两次大危机。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才能创作出《三国演义》这样的经典。 如果罗贯中没有离开张士诚,或者选择在洪武朝出仕,他的命运会有怎样的改变?还能创作出影响深远的文学作品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在元末那个天下大乱、各方势力混战的时代,张士诚于1354年在高邮称王,国号大周,
体元说球
2025-02-02 18:08:45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