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中被俘的国民党高级军政人员,有些是由军队看管,所以各个地方的待遇不统一,管理办法也不统一。自战犯管理所成立,由公安部直接领导,并负责对战犯进行教育改造后,便完全一致了。 集中后,首先是提高生活待遇,各地都是16元一月的生活费,行动也只要不离开管理所,可以不再锁房门,互相间能自由往来和交谈。戴有脚镣手铐的也统统去掉。规定的作息时间也比较合理,每星期可以看一次电影,而最使战犯们高兴的,还是伙食费比一般犯人增加了一倍。 当时,一些被俘的国民党中、下级军政人员非常眼红,表示不服气,发出“反动职务越高,罪恶越大,待遇越好;罪行越小,生活越苦”的种种牢骚。管理所干部们便进行解释和说明,大意是说:这些人过去的生活都很讲究,现在当然不能让他们再过那种生活,但为了要对他们进行改造,先得在生活上让他们感到满意点,才能比较好地接受改造。而他们一般都年岁较大,身体较差,特别是对他们的改造时间要比一般人长,所以要提高一点,而一般被俘军政人员,改造时间要短些,年龄较轻,身体较好,所以,没有必要再提高而超过战士和一般人民的生活。 这些被俘的中下级军政人员听了这些话后,最注意的是说他们“改造的时间要短些”,便都不希望提高待遇而延长改造时间,希望早点恢复自由,所以,闹过一阵之后,也就没有什么了。可是一些老百姓却不理解。 解放大西南时俘虏的国军高级将领后来集中在重庆战犯管理所,附近许多人看到管理所的厨房办伙食的,每天采购那么多的荤菜,非常羡慕。因为当时四川物价低,16元一月的集体伙食,可以每餐一荤一素,量相当多;除了鱼、肉、蛋一类外,还常常买鸡鸭等。加上集中后,都发了新的服装,还可以在附近一定范围活动。 当地许多没有找到合适工作的人和收入不多的人便去打听,这是一个什么训练班?有的还直接去询问要什么条件的人,才可以参加这个训练班受训?得到的答复,当然是不能使他们满意,一般总是说他们不够条件参加这个训练班。他们还是不死心,便一再表示,要创造条件,争取参加这个训练班。他们认为训练时生活待遇都这么好,毕业后,保管能当上较高级别的干部。所以,经常有人去打听,要什么条件、什么手续和什么单位保送等,以便早点能进去。 后来他们当中一些人发现这个训练班的受训人员中,有过去的四川省主席王陵基、西南长官公署第二处处长徐远举、兵工署稽查处处长廖宗泽,以及四川军阀中当过什么司令、参谋长一类的著名人物时,才大吃一惊,恍然大悟,原来受训的是这些人。很多想去的人便说,难怪说我们条件不够,这一辈子也没法创造出这种条件。 四川便把这一情况向上级反映,因为上述这些人都在四川杀过不少的人。像王陵基在四川几十年当中,杀过的人是数以千计。徐远举也杀过几百人。那些旧军阀什么司令一类的人,也都是杀人不少。重庆的管理所也怕被杀害的人的家属去找这些人的麻烦,便在战犯外出参观时,先把王陵基、徐远举、廖宗泽(因他在重庆破坏了许多兵工厂,捕杀过不少兵工厂的工人,工人认识他的很多)三个人送往北京。 不久,沈醉和几个人在附近散步,遇上一群去参观中美所内的烈士陵园的人,其中有几个人认出了沈醉,便一把将沈醉扭住,问沈醉把他们的父、兄抓去后怎样处置的?这些人情绪非常激动,提出:“生要人,死要尸!” 沈醉正在感到为难,不知怎样回答时,幸好管理所的负责人闻讯带了几名解放军赶来,一边向他们说理,一边要解放军把沈醉保护回来。过了几天,沈醉便和云南绥靖公署副主任孙渡、四川军阀刘文辉的参谋长王靖宇,以及曾任江阴要塞司令的孔庆桂四人一齐被送到了北京。
解放战争中被俘的国民党高级军政人员,有些是由军队看管,所以各个地方的待遇不统一,
市井老李
2025-02-01 23:50:37
0
阅读: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