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外在实在论 承认有独立于意识之外,不依赖于人的观念、感觉、经验的外部世界存

翔语和情感 2025-02-01 21:15:48

关于外在实在论 承认有独立于意识之外,不依赖于人的观念、感觉、经验的外部世界存在,并认为这一世界有它固有的特性、规律,这是外在实在论。 认为世界的存在不能离开人、不能离开人的感觉与经验方式(比如人选择的观察测量方式);世界上的事物与事物特性规律,是人的感觉观念作用于事物对象的产物。离开人的作用(感觉作用、观念作用、观察测量与尺度选择作用),就不会有事物确定的特性规律乃至存在,这是唯我论,也是认识论上的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主要是对人的感觉能力,以及测量尺度、观察环境等范式要素客观性缺乏认识,以至于认为由人的感觉和人工选择的观察测量范式参与的事物对象观察研究,是主观的。其实只要是规范的研究,事物对象的特性规律在这里依旧是客观的。 虽然人的感觉经验及其经验方式,有不精确、不规范的地方,观察主体的感觉作用存在主观的方面,存在因人而异的问题。这是人们经常验证感觉经验,经常更换测量尺度、观察环境,以搞清楚既定现象属性是否真实客观的原因所在。 但是人的作用,或者说人的感觉行为是真实客观的,人的眼睛、鼻子、耳朵、嘴巴等五官感觉能力是客观存在的,且独立于观察者的意识观念,这一点不应怀疑。人们看到的老虎经常被证明是真实的,人们在车流如梭的马路上穿行,总能避开车辆到达前方;人们能够一眼辨明雪与煤的颜色不同,这都是被科学和常识证明了的客观事实。 为了精确人的感觉、标准化人的作用,科学常常规范观察主体的行为:用物质化的观测手段代替人手人眼等感觉器官的观察测量,用规范的观察测量方式代替个性化的观察测量方式,用人类统一的主体作用代替个人个性化的主体作用。 在特定观念指导下,人们用自己选择的观察方式、测量工具、联系对象,观察事物对象在既定条件下的整体表现,是被观察事物的特性规律。虽然,事物对象确定的特性规律,总是相对特定测量工具、抽象对象、观察环境与观察目的而言的,没有后者就没有前者,但我们不能因此说事物对象没有自己确定的客观不移的特性与规律。

0 阅读:6
翔语和情感

翔语和情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