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十六国之「二赵相争」
温纶说过去
2025-02-01 15:06:22
自308年汉光文帝刘渊称帝以来,北方大乱,各地群雄并起,大多依附于汉国,而与西晋为敌。311年,石勒在苦县之战灭晋军主力十余万人,刘曜、王弥攻破洛阳,屠戮公卿百姓三万余人,掳晋怀帝至汉国都城平阳。汉昭武帝刘聪改元嘉平,次年又杀晋怀帝。313年,西晋宗室秦王司马邺在长安称帝,即晋愍帝。三年后,刘曜攻破长安,晋愍帝投降,西晋灭亡。
318年,刘聪驾崩前以刘曜为丞相、领雍州牧,石勒为大将军、领幽冀二州牧。汉隐帝刘粲继位后,改元汉昌,以其岳父靳准为大司空、录尚书事。不久,靳准发动政变,杀刘粲与平阳刘氏宗室全族,毁刘氏宗庙,掘永光、宣光二陵。靳准自号大将军、大汉天王,遣使向东晋称藩。
当时,平阳城内的刘姓宗室悉数被杀,出居于外又最有威望和实力的是镇守长安的刘曜。刘曜是刘渊的族侄,幼时因其父早逝而被收养,其人聪颖干练,既知汉文典籍,又精骑射之术,在汉国建立过程中居功甚伟,深得刘渊父子重用。
得知靳准叛乱后,刘曜亲自率军开赴平阳,行至河津时称帝(即汉昭文帝),改元光初。当时,河北最有实力的军阀是羯族人石勒,为了笼络石勒,以其为大司马、大将军,加九锡,进爵赵公。石勒在起兵途中降服巴、羌、羯人十余万落,攻占平阳,重修二陵,为刘氏全族收尸安葬,安置守宰后回师襄国。
319年,石勒献捷于刘曜,刘曜因在关陇立足未稳,便顺水推舟授其为太宰,领大将军,封赵王,加殊礼,如曹操辅汉故事,但又在使臣返回途中将其杀害。副使刘茂只身逃归,石勒得知大怒,声称:“我事奉刘氏,尽人臣之礼可谓至矣!汉国基业都是我打下来的,什么赵王、赵帝,我自封也,何需赐封!”
刘曜认为他的祖先源出匈奴,当年刘渊为笼络汉人而以“为汉复仇”旗号反晋,因此才立汉室宗庙,定国号为汉。如今不必讨好于汉人,故改国号为赵,改立冒顿等匈奴历代单于宗庙。石勒则在襄国自立为王,自称大单于、赵王。双方以黄河为界,各自立国,国号都是赵,史称前赵、后赵。
两赵分别立国以后,各自展开国内征服战争。刘曜扫除了关陇和并州的西晋残余势力,羯、氐、羌、巴等族数十万人迁至长安,并迫使前凉称藩。石勒先后消灭幽州段匹磾、青州曹嶷,又占领淮北各州,与东晋划淮而治。
自324年起,二赵开战,互相攻掠。328年,双方在洛阳决战,刘曜兵败受伤被石勒俘虏杀害,其子刘熙逃奔上邽,关中大乱,后赵进军占领长安,杀刘熙等三千余人,又在洛阳坑杀五千多屠各人。至此,刘渊家族所在的匈奴屠各部几乎被灭族。
0
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