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路军政治部主任李卓然战败后,率领两千余名红军战士退到祁连山,坚持打游击。祁连山条件艰苦,没有吃穿,后勤补给更是空谈。 西路军渡河西进后,马步芳、马步青等地头蛇顿感大祸临头,急调9个旅、3万正规军,加上10万民团,全力围剿。 马家军骑射精熟,装备精良,而红军孤军深入,粮草难筹,兵力无援,形势极端险峻。历经四月血战,歼敌2.5万,却也付出惨重代价。 古浪一役,红9军几乎覆灭;高台鏖战,红5军大部牺牲,军长董振堂壮烈殉国。 至1937年3月,西路军仅剩2000余人,处境堪忧。 3月14日,陈昌浩主持军政会议,定下三策: 一,陈昌浩、徐向前离队回陕北,请示中央; 二,成立西路军工委,李卓然主政,李先念领军; 三,全军编三支队,分路突围,突围不成即转入祁连山游击战。 危局之下,李先念主张率左支队翻越祁连山,突围求生。 李卓然全力支持,千余将士,决死突围,向生路猛进。 祁连山巍峨如铁,寒风怒号,滴水成冰。 白雪覆盖的大地荒凉无垠,唯有西路军的脚步深深烙印在这片死寂之中。 李卓然的大胡子挂满冰霜,战士们衣衫褴褛,饥寒交迫。 食物耗尽,他们啃皮带,嚼草根,甚至捕捉冰下的昆虫充饥。 夜晚,他们钻入冰洞雪窝,互相取暖。 每一天都有人倒下,沉入永恒的冰雪。 为了点燃希望,李卓然创作战歌,激励将士传唱,以微弱的歌声对抗无边的绝望。 3月23日,残存的一部电台终于恢复信号,与党中央取得联系。 电波穿透风雪,带来了最珍贵的信息——党中央指示:“团结一致,保存力量,设法向新疆或内蒙古转移。新疆方面将派人接应。” 新疆军阀盛世才因政治考量,采取亲苏政策,愿接纳红军入疆。 接到指令,西路军立即决定向新疆突围,并电告中央,全军将不惜一切挺进星星峡。 跋涉艰难,死伤惨重。 军队冲出祁连山,途经肃北石包城,北上瓜州,短暂休整后突袭安西城,惜败后再次突围。 饥寒交迫,四面皆敌,每一寸前行都是在刀尖上行走。 历经生死磨难,终于在1937年4月27日,427名西路军余部抵达甘肃与新疆交界——星星峡。 他们用血肉铺就一条生存之路,走出死亡包围。 5月1日,中共中央代表陈云、滕代远率车队抵达星星峡,迎接这群从鬼门关挣扎归来的英雄。 历经九死一生的李卓然,见到同志们的那一刻,紧紧握住陈云、滕代远的手,泪水止不住地滑落。 他们如同流浪的游子,终于回到了属于自己的家。
西路军政治部主任李卓然战败后,率领两千余名红军战士退到祁连山,坚持打游击。祁连山
历史古道翰风
2025-02-01 10:51:21
0
阅读:1613
zhn_wang
革命胜利,红四方面军做出了三分之一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