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2月15日,黄维和胡琏逃跑时,黄维乘坐的由胡琏挑选的新式坦克在半路因

史记峰会 2025-01-30 23:15:45

1948年12月15日,黄维和胡琏逃跑时,黄维乘坐的由胡琏挑选的新式坦克在半路因故障停下,胡琏乘坐的旧坦克一路狂奔。 15日早上,解放军对黄维第十二兵团的最后总攻开始了,黄维给蒋介石发电报,说他决定突围,希望空军能够配合。 上午九时,国民党空军副总司令王叔铭飞到双堆集上空与黄维通话,说:“不能照计划实施”。 一向服从的黄维,这次却说:“你不能照计划实施,我只好自己断然处置了。” 之后,黄维召来副司令胡琏、吴绍周和几个军长部署突围,给出的指示是:“四面开弓,全线反扑,觅缝钻隙,冲出重围”。 具体突围路线为:第十八军向双堆集西北突围,集结地点是蒙城;第十军向双堆集东北突围,集结地点是津浦线上的怀远;其余部队向东突围,集结地点是蚌埠东南方向的滁县。 突围命令下达后,十二兵团各部队混乱起来。战车营的战车在狭窄的包围圈里乱开,导致其他部队以为突围提前了,各部队开始逃命般的溃散。 第十军军长覃道善命令破坏所有的重武器,抛弃所有的辎重行李。黄昏时分,该军十八师师长尹俊指挥部队在小王庄打开一个缺口,尹俊逃出战场。覃道善率领一一四师跟在十八师的后面突围,但缺口很快被解放军封堵,封堵之后无论怎样冲击就是无法突破,覃道善和师长夏建勣一同被俘。七十五师师长王靖之突围时负重伤,被解放军官兵用担架抬出去救治。 黄维开始突围的时候,副司令吴绍周被指定乘坐第三号坦克,紧跟在黄维和胡琏的坦克后面,这三辆坦克都是胡琏挑选的,其中最新的一辆给了黄维。 在突围时,第三号坦克很快就停了下来,因为一座浮桥被黄维和胡琏乘坐的坦克压断了,吴绍周从坦克钻出来,对卫兵说:“这正合我的心意,我丢光了部队,与其到南京去送死,倒不如待在这里被俘。” 吴绍周和两名随身卫兵坐在地上等待解放军的到来。过了一会,解放军搜索队到达,吴绍周等人把枪交了,然后向俘虏集合地走去。 十八军军长杨伯涛按照计划,下令官兵将能够携带的武器,如轻重机枪、冲锋枪、六十毫米迫击炮和步枪等,人手一支尽量带上,不能携带的火炮全部破坏,不能破坏的重要部件埋在土里。通讯总机和电台一律砸坏,特别是一台大功率电台,在杨伯涛的亲自监督下被砸毁了。 本来约定的突围时间是黄昏之后,但是黄维和胡琏认为天黑之后坦克行动不了,于是提前开始行动。这一提前行动并没有通知杨伯涛,等杨伯涛听见人声鼎沸走出掩体瞭望的时候,这才知道黄维和胡琏已经跑了,气得大骂,于是他也立即开始了逃跑。 杨伯涛和一一八师师长尹钟岳指挥身边的部队左突右杀,始终找不到一个可以冲出去的缺口。尹钟岳试图向十一师突围的方向靠拢,却发现一路都是十一师被打散的溃兵。 追击十一师的解放军战士迎头冲过来,杨伯涛跳进了一条小河中,但没过多久,他感到水寒彻骨,便急忙挣扎上岸,被岸边等待的解放军战士俘虏,战士将杨伯涛带到一个指挥部烤火烤衣。杨伯涛颇受感动,当即不加隐讳,自报姓名军职。在指挥所,杨伯涛看见了被俘的一一八师师长尹钟岳。 十师师长王元直逃出战场十余里之后,发现依旧无法逃出解放军和民兵的搜索,绝望之中吞下了十几片安眠药,昏倒后被解放军战士发现,经紧急救治后苏醒。 突围前,黄维和胡琏也准备了安眠药,准备不能脱身的时候自杀。他们还相互约定:谁侥幸逃出去,谁就负责照顾两家的家属,同时负责一切善后事宜。 在一个路口,黄维和胡琏决定分头走,分手后,黄维的坦克不久之后就坏了,黄维只的跳下坦克步行逃跑。 中原野战军三纵特务营教导员范天枢,带着几名战士在战场搜索。黑暗中,发现一个人躺在地上。这个人戴着钢盔,穿着全新的细布棉军衣,上衣左口袋边上挂着一只指北针,右口袋边沿插着两支钢笔。 范天枢问:“你是干什么的?” 那人回答:“八十五军军部上尉司书方正馨。” 范天枢笑了笑,心想,这人至少应该是个师长。 “上尉司书方正馨”被送到旅部之后,由敌工科长宋禹负责审问,见问不出什么,宋禹将“方正馨”和在马围子村被俘的国民党军第十军十八师五十二团团长唐铁冰关在了一间屋子里。 半夜,门口的解放军战士听到唐铁冰说:“你怎么也被俘了?” “方正馨”紧张地说:“不要多说话。” 第二天,宋禹问唐铁冰昨晚的事,唐铁冰吞吞吐吐地报告说:“长官明鉴,他确实不止是个上尉,他好像是我们的兵团司令官。” 宋禹又让战士把被俘的第十八军副军长兼十一师师长王元直和“方正馨”同时找了来,两人一见面,王元直愣了一下。 接着,“方正馨”被代州,宋禹问王元直:“他是不是黄维?” 王元直犹豫了一会,低声说:“有点像。” 最后,宋禹又把李永和叫到了“方正馨”面前,李永和是解放战士,过去曾给黄维当过几年的马夫。 “方正馨叹了口气,说:“我就是黄维。” 胡琏的坦克没有出现故障,一直跑到没油后,胡琏下车步行,没走多远遇见了国民党的一支骑兵部队,就此得以逃脱。胡琏的侥幸逃走,是淮海战役的一大遗憾。

0 阅读:4
史记峰会

史记峰会

以史为鉴,通晓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