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9月23日,在第1野战军联络部工作的胡宗南老部下张新,将胡公冕策反胡宗南的一封亲笔信,藏在脚下的那双特制布鞋里,离开西安,直奔汉中。 10月8日,张新到达陕南褒城时,被国民党军警查获。 胡宗南得知此事,在10月10日夜里,下令让侍勤队长唐西园将张新押来。 张新原是胡宗南第24旅旅长,在清涧战役中被俘,以这样的方式见到胡宗南之后,他开门见山表明来意,并将藏在布鞋里的密信,交给了胡宗南。 胡宗南看过胡公冕的密信,问了张新一个问题:那边对文天祥这样的人,认为好不好? 张新听出胡宗南的言外之意,用共产党教给他的理论做了回答:文天祥,从历史上看,不向异族屈服,为民族尽节,当然是好的,所以人民尊他为民族英雄。但你我所做的事,是本民族之间的内战,我们不可能变成文天祥啊! 张新的话非常直接,因此深深地刺痛了胡宗南。 听到这一番话,胡宗南浓眉竖立,盯着张新说:士为知己者死!你也是黄埔生,你想过校长没有?我不能对不起校长!说完,胡宗南倒在沙发上,掩面而泣,侍勤队长唐西园见状,赶紧将张新带走。 在当时,张新的出现,引起了国民党保密局的密切注意。 第二天早上,胡宗南收到蒋介石的电令,令其立即赴台,有要事相商。 两天后,胡宗南返回汉中。 一下飞机,他就立即下令逮捕张新,交保密局监禁。 争取胡宗南起义这条路,就此中断。 胡宗南一度是蒋介石握在手里的一张大牌,但在1949年蒋介石即将败亡,妄图打出他这张大牌时,这位昔日的西北王不说力挽狂澜,就是“士为知己者死”,他也是没有勇气做到的。 拒绝了胡公冕的策反之后,胡宗南并无为蒋介石固守陕西的意思,得知蒋介石飞赴重庆,他很狡猾,随即以“保护总裁”的名义,迅速将部队南撤。 胡宗南入川后,蒋介石曾有意让他坚守成都,与解放军决一死战。 但是,胡宗南却如惊弓之鸟,不战而退,简直就是懦夫。 蒋介石得知胡宗南已逃到三亚后,严令他必须尽快飞返四川,集中人马,一定要与西昌共存亡。 可笑的是,蒋介石此时的命令,就如同一张白纸,苍白到连他自己都不愿当真。 郝柏村后来披露说,蒋介石原期望胡宗南所部,能留在西昌建立反共基地。但他身边的大员,如顾祝同之流,都认为西昌已不可能有所作为,把胡宗南留下来就是白白送死,胡宗南飞逃海南,并非擅离部队,而是顾祝同的意思,顾事先未向蒋介石报告。 蒋介石后来强令胡宗南飞返回去,实际上也只是做做样子,他不是不愿意牺牲胡宗南,而是这个时候牺牲胡宗南已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曾几何时,胡宗南在西北手握几十万重兵,可是关键时刻像模像样的大仗几乎一仗没打,一路丢盔弃甲,狼狈西窜,最后一个人逃到了台湾。 对此,有人评价,对家的战略合围确实厉害,几乎达到了历史之巅,但蒋介石最后败成这个样子,他及他的部队真的就像丧家之犬,没有一点军人的气节与精神。反观胡宗南,士为知己者死,这不是他的精神,而是他的虚伪口号,是他赖以苟活的借口。 胡宗南逃到台湾之后,国民党中许多人对他非常不满,认为他是丧失西北又失西南的罪魁祸首,要追究他的责任。 1950年5月,“监察院”陕西籍委员李梦彪领衔,联合46名“监察委员”,提出了对胡宗南的弹劾案,在数千言的弹劾文中,他们历数了胡宗南的种种罪责:首先是不战而弃西安;其次是未能尽心尽力联合青宁马家军反扑西安,收复关中;第三,没有积极援助兰州;第四,仓皇逃离陕西;第五,在川西全军覆灭,到西昌又遭失败,最后丧师失地,只身逃往台湾。 胡宗南从报纸上得知消息后,连夜赶往台北,借住在汤恩伯家,与周围的幕僚们商议对策。 陈诚过去与胡宗南因派系与权力之争,长期不和,本想借机除掉他,但是蒋介石以沉默不表态,将胡宗南保了下来。 胡宗南渡过这一次危机之后,不多久即接到了蒋介石的命令,要他去浙江东南海岛大陈岛一带,收集散兵游勇,在荒凉小岛上打游击。 有人说,蒋介石之所以做这样的任命,是相信胡宗南的忠诚。 但另有一些人却说,蒋介石叫胡宗南去大陈岛,包括后来又叫他去澎湖任一个小小的“防守司令”,实际上,这是蒋介石对他的流放式任用,失望惩罚但又念旧情的意味很重。 处在这种微妙的局面下,胡宗南唯有摆出鞠躬尽瘁,忠诚不已的样子,才能勉强将自己渡上岸。 老黑认为,后一种看法,参得很透。 以这种观点看胡宗南在台湾的最后几年时光,他不光是失意,更多的是如履薄冰,内心战栗、痛苦,无法得到真正的平静。 说到这里,老黑讲两个细节—— 有一次,“国防部参谋总长”彭孟辑去澎湖巡视,胡宗南见到这个后辈学生,谦卑的姿态让彭孟缉都感到不好意思;另有一次,陆军总司令罗列给胡家送了一个旧冰箱,胡宗南知道后,马上说,不可以,退回去。 意味深长的是,从澎湖“流放”回来,胡宗南很想得到一个实质性工作,用他的说法是“求得一个死所”,但蒋介石不予理睬,没有答应。 胡宗南最后是心脏病死的,死的比较突然。 死前,他惊叫数声,一手高举,这足以说明他最后的心境。
1949年9月23日,在第1野战军联络部工作的胡宗南老部下张新,将胡公冕策反胡宗
朋晟聊历史
2025-01-30 22:00:11
0
阅读: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