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要的《射雕》评论来了,这是第一篇。写《射雕》观影前瞻的时候,我把它排在了第三

依霜说娱乐 2025-01-30 13:28:40

你们要的《射雕》评论来了,这是第一篇。

写《射雕》观影前瞻的时候,我把它排在了第三位。我还在期待徐克把原著最后郭靖对学武和对命运的质问给拍出来,期待怎么写郭靖最后的看破无常。看完后感觉我的期待都成了笑话,春节最烂,毫无疑问。

我们也搞不懂徐克在想什么,与其说他拍得烂,不如说拍得敷衍。

片子改编原著34—40章的内容,是江湖融进战争后的故事,涉及郭靖黄蓉的爱情线+国家战争线+江湖线,江湖线主体是34回之前的前情,是对爱情和战争的铺垫,不能少,也不能多,这里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怎么交代之前那么多的江湖故事,倒叙插叙?信息安排进台词里?事件勾连回插?还是更巧妙的方法?

结果《射雕》根本没想这么多,直接上“PPT”,前一个小时大段零碎不完整的流水账内容,两位主演配合轮流念旁白讲之前的故事,这不叫《射雕英雄传》,叫《x分钟看完大半本》。

这还不够,我都不知道徐克是不是要报复谁,已经是PPT了,还再让俩主角互相隔空念信,旁白叠加旁白,前半部观众宛如上课。

行,现在铺垫不管怎么样也算完成了,该上正戏了吧,也就是爱情线和战争线。这里要考虑第二个问题,金庸已经帮你融合好了,但你搬上银幕,双线的比例详略怎么控制?

然后我又多虑了,战争的部分寥寥无几,一大半的内容全是你爱我我爱你你找我我找你你不爱她她爱你怎么办这种三角恋的爱情戏。

不但不考虑,金庸你融合好的徐克也要撕开,爱情线和战争线相关性只有事件性的巧合——黄蓉刚好被救入蒙古大营,其他爱情归爱情,战争归战争,郭靖在战争线里被触发的情绪,丧母之痛,双重身份的挣扎,对大汗的恩情与父亲的遗志的矛盾,在黄蓉那好像都没怎么提起来过。黄蓉根本不参与,唯一能体现黄蓉在战争中价值的武穆遗书那段直接有头没尾,就走了个过场。

黄蓉这样金庸写得如此精彩的江湖女子,在这里面都没怎么动手,前半程就是展示厨艺,被追杀,被抓,逃跑,唯一的动作戏,是华筝因为郭靖吃醋,逼黄蓉和她打了一架。(黄蓉我还会单写一篇)。

所以最后的高潮就很滑稽——郭靖和黄蓉挡在蒙古大军和襄阳军队之间,两人手拉手阻隔大军交战,郭靖对着大汗讲大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要守护的东西,你守护你的族人,我守护我的祖国,一番感动之下大汗撤军回营,整个襄阳之战的部分就结束了,复杂的爱恨,变得像大道理一样简单。

电影里有句话挺适用这片的,黄蓉郭靖要登襄阳城守城,将官不让他们去,于是黄蓉“灵机一动”说自己从没看过蒙古人,想上去看看。将官一听这理由竟然就让这俩陌生“百姓”在两军交战之际登上城墙了,末了吐槽一句:真是搞不懂你们这些年轻人在想什么。

我们也搞不懂你们这些老导演在想什么…

0 阅读:1
依霜说娱乐

依霜说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