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3月11日上午,上海四明堂药酒局内发生了一场激烈的冲突。当时,经理陈济

盼南 2025-01-29 23:43:30

1957年3月11日上午,上海四明堂药酒局内发生了一场激烈的冲突。当时,经理陈济心情不佳,副经理蒋业伟担心他对自己不利,竟拔出了刀子…… 1957年,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期阶段,公私合营成为当时经济领域的一项重要政策。在这一背景下,位于上海延安东路566号(现海洋大厦)底层的四明堂药酒局,一家历史悠久的药铺,也卷入了公私合营的浪潮中。四明堂药酒局的老板陈济,原是一个走街串巷的江湖医生,凭借自制的药酒和伤膏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后,于1935年在上海开设了第一家四明堂药酒局。随着业务的扩张,他在多处开设了分店,并在解放前将部分资产转移至香港。 公私合营后,四明堂药酒局成为黄浦区药材公司下属的公私合营企业,陈济担任私方经理,而他的学徒蒋业伟则成为了公方副经理。这一人事安排让陈济心生不满,两人之间的关系逐渐紧张。 陈济与蒋业伟之间的矛盾,早在公私合营之前就已经存在。特别是在1952年的“五反”运动中,蒋业伟曾检举过陈济的一笔账外资金,这进一步加剧了两人之间的矛盾。公私合营后,两人在企业经营管理、员工待遇等问题上更是分歧严重。 例如,在员工薪资问题上,陈济提出为四川北路分店的一位辅助劳动人员加薪,却未得到批准。他认为这是职工从中阻挠,对蒋业伟及店内职工心生怨气。此外,陈济还因经常下午不到店而被区店领导谈话,他怀疑有人在背后说他的坏话,破坏团结。这些矛盾的不断积累,为后来的砍杀事件埋下了伏笔。 1957年3月11日上午,四明堂药酒局内发生了一场激烈的冲突。当时,陈济心情不佳,情绪不稳定。他看到蒋业伟进进出出,脸色铁青地质问蒋业伟的去向。在责问的同时,他将右手插入怀中,似乎要摸出什么东西来。这让蒋业伟立即紧张起来,他担心陈济会掏出武器攻击他。 实际上,蒋业伟在学徒期间就知道陈济曾持有过左轮手枪。为了防身需要,他特地在3月10日买了一把二十多厘米长、带木柄的水果刀藏在身上。当看到陈济像要摸出武器时,蒋业伟感到自己生命受到了威胁,于是抽手把藏在身边的水果刀拔出。 此时,站在一边看报的一位职工徐庆江看到蒋业伟拔刀,上前从背后抱住了蒋业伟的腰部。混乱中,蒋业伟手中的水果刀不慎刺中了陈济的左手腕。伤口长约十二厘米,深约一至二毫米。陈济挣脱后跑出店堂,在马路上大喊“杀人了,救命啊!”顿时店门口聚来了大量人群。 民警到场后把动刀的蒋业伟带到公安分局,陈济也被家属带回家中。后两人均前往公安分局接受询问。在保释期间,蒋业伟暂时在公司行业工会工作,而四明堂药酒局则处于无人领导的状态。 砍杀事件发生后,市区有关部门多次派人去了解情况,但一直没有作出处理。直到5月22日,距离事发两个多月后,蒋业伟被捕。这一处理决定引起了广泛关注和争议。苏、浙等地357个单位或个人来信给法院,要求释放蒋业伟。还有不少工人上街游行,声援蒋业伟。 在此背景下,李国机律师接受了蒋业伟妻子的委托,为蒋业伟进行无罪辩护。他经过详细的调查,获得了大量证据,确认蒋业伟属于正当防卫。在法庭上,李国机律师出示了证据,并大义凛然地为蒋业伟作了无罪辩护。黄浦区人民法院站在公正的立场,采纳了李国机的辩护词,依法宣布蒋业伟无罪,当庭释放。 这一处理结果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支持。人们认为,法院在处理这一事件时坚持了法律原则,维护了司法公正。同时,这一事件也引发了人们对公私合营政策、劳资关系以及法制建设等问题的深入思考和讨论。

0 阅读:50
盼南

盼南

盼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