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逐渐落幕,其中蜀汉的命运转折点尤为关键。诸葛亮逝世后,蜀汉政局动荡,蒋琬临危受命,成为尚书令,挑起了管理国家的大梁。蒋琬自幼才华出众,初随刘备入蜀,虽曾遭刘备误解,但得益于诸葛亮的慧眼识才,得以幸免并仕途顺畅。诸葛亮生前多次称赞蒋琬,并私下写信给刘禅,推荐蒋琬为接班人。
蒋琬上任后,面临蜀汉的两大难题:一是如何确立正统地位,与曹魏抗争;二是如何制定北伐战略。针对正统问题,蜀汉需不断强调自身正统性,以提升地位。而在北伐战略上,蒋琬提出了改变,不再大规模出兵,而是转为小规模骚扰,以减少损耗。
公元238年冬,蒋琬前往汉中,提出顺汉水东进攻打东三郡的计划,但因病未果。此后,他退守涪城,将指挥权交给费祎。在蒋琬的战略下,蜀汉成功抵御了曹爽的进攻,证明了其战略的有效性。蒋琬还明确表示不再大举北伐,将精锐部队撤回涪城,汉中仅留少量人马。这一战略持续十年,直至费祎被暗杀。
蒋琬的治国理念不仅体现在战略上,更在于他大公无私、稳健传位的做法。他选择的接班人费祎、姜维等人均有才能,且不以血缘为转移,这在历史上颇为罕见。蒋琬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困境中保持清醒头脑、采取正确策略,就能找到翻身的机会。同时,他也留下了如何传位、治国的大问题供后人思考。
在变幻莫测的历史长河中,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蒋琬不仅是个英雄,更是治国理念的传承者。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在面对挑战时,要勇于担当、智慧应对,为时代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