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哪吒2》春节档最佳,有一个原因,是我真的非常喜欢饺子在弑父和反父权的表达里,做出了一点新东西——
第一部非常简单,写哪吒和“父”的对立,这个“父”是李靖,也是上一部里龙王代表的绝对权力,还有天尊代表的宿命。
但这一部不再对立,李靖和龙王都在哪吒这一边了,饺子转而去写对比,呈现面对不公正的世界和规则时,哪吒代表的年轻人和那些父辈的不同选择。
电影里写了好几个父亲的形象,这些父亲并非传统二元化的恶父亲,他们甚至都深爱自己的孩子,但他们有着共同的缺陷——软弱和习惯于妥协。
哪吒与敖丙会去反抗那个不对劲的源头,也正是在反抗中以性命相搏重塑了自己的肉身,从必死局中闯出了一条路。但面对同样的规则,龙王先是被阐教收编,在反抗后又再次妥协重新隐匿于东海深处;申公豹的父亲是一种自我驯化,以成仙上岸为唯一目标,自以为生而为妖是悲剧的命,而逆天改命的唯一途径就是成仙。李靖则在上一部一直被蒙蔽,没能寻求到真相,时常妥协。
但父辈的妥协换来的是一次次的被迫后撤,甚至在他们对子一代的说教中,自身也以过来人的身份无意或有意成了这种规则的维护者。
电影就是借着哪吒发问:从来如此,就对吗?
这才是电影表达的最终目的,它并非是讲弑父,而是讲出了对“父”的不信任,在这种对比中也让我们看到了要“弑父”的原因——上一代说教的虚伪与经验的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