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历史上曾横扫欧亚的庞大帝国,最终分为内蒙古和外蒙古。其分裂之路,始于明朝初年,朱元璋统一长城以南,蒙古势力退回草原,内部纷争不断。
明朝正德年间,达延汗统一蒙古,但分封制埋下分裂隐患。17世纪,蒙古再次分裂为多部,林丹汗试图恢复蒙古荣光,却遭部落贵族反对及清朝威胁。1634年,皇太极联合蒙古部落击败林丹汗,蒙古国灭亡,皇太极被推举为大汗,内蒙古成为清朝重要盟友。
外蒙古方面,卡尔卡蒙古分裂为南北两部,南部与清朝结盟,北部占据外蒙古。清朝时期,内蒙古与清朝关系密切,外蒙古则较为疏远。乾隆年间,汉人移民及佛教黄教推广,内蒙古逐渐汉化,与外蒙古差异加大。
1912年,清朝灭亡,中华民国成立。外蒙古在沙俄支持下宣布独立。1919年,徐树铮收复外蒙古,但1924年苏联支持外蒙古独立建国。1945年,《雅尔塔协定》及《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外蒙古独立获国际社会承认。
蒙古分裂,源于400年来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分歧积累。清朝时期内外蒙古与清朝关系不同,中期后内外蒙古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差异加大,近现代国际形势变化加速蒙古分裂。
回顾历史,我们应铭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从多方面努力,避免历史遗憾重演,共创稳定繁荣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