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河南省泌阳县一位郭老爷子去世,张自忠将军女儿托家人前来悼念,村民惊讶不已:“郭老爷子到底是什么人?”原来,他曾经在抗日战场上拼死抢回张自忠将军的遗体。 2010年11月的一天,河南省泌阳县一个小山村张灯结彩,人群涌动。93岁的郭荣昌老人去世了,全村人都自发来参加他的葬礼。老人一生清贫,儿女们准备的葬礼虽然朴素,但很多村民还是带来了自家的鸡鸭鱼肉,想尽最后的力所能及为老人送行。 就在葬礼即将开始时,县城里来了一行人,为首的是一位威严的中年人。他走到灵堂前,向老人的遗像三鞠躬,并献上了一个巨大的花圈。花圈上赫然写着"张自忠将军后人 敬挽"几个大字。村民们顿时炸开了锅,交头接耳议论纷纷:"郭老爷子到底是什么来头,怎么连抗日名将张自忠将军的后人都来吊唁他?" 原来,中年人正是张自忠将军的女儿张廉云的儿子。张廉云是民国时期的传奇女性,父亲殉国后她远赴英国留学,学成归来投身教育事业,新中国成立后又长期担任全国妇联副主席。她久仰郭荣昌的大名,听闻老人去世,因身体欠佳不能亲自前来,特意托儿子代为吊唁。 张廉云的儿子向村民们讲述了当年的一段佳话。原来,郭荣昌是张自忠将军部下的一名战士。1940年,张将军在枣宜会战中壮烈殉国,遗体被日军抢走。郭荣昌得知这一噩耗,立即请缨加入敢死队,誓要将阵亡将军的遗体夺回。 敢死队在漆黑的夜色中摸进了日军营地,郭荣昌和战友们与数倍于己的敌人展开肉搏。子弹打光了,就用刺刀;刺刀砍坏了,就用拳头。经过一番血战,他们终于冲进太平间,找到了张将军的遗体。 郭荣昌背起张将军血迹斑斑的遗体就撤。日军枪林弹雨追来,他头也不回地一路狂奔。直到跑出很远,他才停下脚步,发现张将军的军帽不见了,又冒死折返回去找。就是这顶军帽,后来伴随张将军的灵柩回到故乡,成为家人永远的纪念。 村民们听完这个故事,无不动容。原来,他们身边这个平凡的老人有着如此传奇和励志的经历。郭荣昌老人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但他身上体现的爱国情怀、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和敬佩。 老兵不死,精神永存。郭荣昌用生命诠释了一个军人的气节和操守,他的故事也必将激励一代代中华儿女,为民族复兴不懈奋斗。张将军和郭荣昌虽然已经长眠地下,但他们的英雄事迹永垂青史。 郭荣昌老爷子到底是什么来头呢?原来,他出生在泌阳县的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教书先生,开了一间私塾,教村里的孩子们读书识字。 郭荣昌从小聪明好学,父亲也寄予厚望,希望他长大后能继承衣钵当个教书先生。谁知道,郭荣昌的人生轨迹被一场战争改变了。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进了中国大地。 郭荣昌那时才20岁出头,血气方刚的他听到日寇凶残,杀我同胞,他愤怒万分,恨不得立马上战场杀敌。当时,国民革命军正在到处招兵买马,准备抗击日寇。郭荣昌毅然放下书本,瞒着父母偷偷跑去参了军。 郭荣昌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59军第38师,成为师长黄维纲将军的警卫员。黄将军也是个抗日名将,麾下将士个个骁勇善战。郭荣昌虽然是个新兵,但他勇敢机智,枪法了得,很快就成了黄将军的得力助手。 1938年10月,日军在武汉地区大举进犯,妄图一举拿下这个中国的心脏。国民党军队在这里同日寇血战了4个多月。郭荣昌随黄维纲将军出生入死,转战襄阳、宜昌等地,屡立战功。 在一次遭遇战中,日军使用毒气弹,国军伤亡惨重。郭荣昌眼睁睁看着不少战友倒在毒气中,痛苦地挣扎。他二话没说,摘下自己的防毒面具给中毒的战友急救,自己则用沾湿的毛巾捂住口鼻继续战斗。 就是在那次战斗中,郭荣昌头部和肩部中了两枪,但他强忍剧痛,一枪一个鬼子,打退了敌人的进攻。鲜血染红了他的军装,也染红了那片土地。因为武汉会战的英勇表现,郭荣昌被 38师发了一等功,并提升为班长。 1939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但局部战事仍十分激烈。郭荣昌随黄维纲部驰援宜昌、襄阳等地,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那时候的日军凶残至极,经常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面对残暴的侵略者,郭荣昌从来不畏惧。 一次,郭荣昌的班被日军重重包围。弹尽粮绝之际,他带头拼刺刀冲出重围。一名身材魁梧的鬼子军官领着几个士兵朝他扑来。郭荣昌飞身一跃而起,手起刀落,当即把那个军官斩于马下。那一战,郭荣昌身负数处刀伤,血流如注,但最终带领全班突出生天。
2010年11月,河南省泌阳县一位郭老爷子去世,张自忠将军女儿托家人前来悼念,村
鹏天玩转旅游
2025-01-28 22:31:11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