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男子是一名很有经验的木工,中介公司向他介绍去新西兰工作,月薪3.5万到4.5万。男子心动了,当场交了3.2万中介费,谁知,签证办好了,中介公司却对他说面试不过关,男子急了,我的中介费退给我,但中介却说,你面试不上,是你的问题,中介费不退。男子气得曝光了这件事,中介却只愿意退2万。
(来源:小强热线)
杨师傅是一名木工,他在这行已经摸爬滚打了好些年头,手艺那是相当精湛,经他手打造出的家具,无论是造型还是质地,都堪称一流,在当地也小有名气。
一家中介公司主动联系上了他,声称可以介绍他去新西兰工作。本来,杨师傅对去外国不感兴趣,但中介公司接下来一句话让他改变了想法。
对方承诺的薪资待遇相当丰厚,每个月能有3.5万到4.5万的收入。杨师傅听闻后,心里十分激动。可是,中介公司又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要交3.2万中介费和签证。
对于杨师傅这样靠着手艺吃饭的人来说,这样的收入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在新西兰大展身手的美好未来,想象着用挣来的钱改善家人的生活。
他没有丝毫犹豫,反正到了新西兰,一个月的工资那么高,自己很快就赚回来了,杨师傅当场就交了3.2万的中介费,满心期待着能够顺利踏上前往新西兰的旅程。
接下来的日子里,杨师傅一边继续忙着手里的活儿,一边等待着签证的办理结果。终于,签证顺利地办好了,杨师傅满心欢喜,觉得自己离梦想又近了一步。
然而,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中介公司却突然给他打来电话,说面试还要一场面试。
这场面试也就是一个视频面试,简单地问了几个问题。杨师傅觉得自己回答没有问题,但是几天后,中介公司却跟他说面试失败了。
杨师傅顿时懵了,他急忙追问原因。中介公司却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你面试不上,是你的问题,不管我们事。
杨师傅感到无比气愤和委屈,自己明明按照要求准备了,怎么突然就变成了自己的问题?他想起自己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3.2万中介费就这么打了水漂,心里就像堵了一块大石头。
冷静下来后,杨师傅决定找中介公司讨个说法,要求退还自己的中介费。但中介公司开始把责任推到杨师傅身上,一分钱都不会退。杨师傅跟中介公司多次交涉无果后,气得找到媒体曝光了这件事。
最终,中介公司却只愿意退还2万,给出的理由是他们已经为杨师傅办理了签证等一系列手续,产生了成本。杨师傅觉得这根本就是不合理的借口,自己面试都没通过,中介公司就应该全额退还中介费。
双方多次争持未果,杨师傅下一步走法律途径给自己讨个公道。
《民法典》第134条规定: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需要满足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以及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等条件。
在杨师傅与中介公司的合同中,双方均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合同内容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且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因此该合同成立并生效。
杨师傅向中介公司缴纳3.2万中介费,以获取前往新西兰工作的机会,这实际上构成了一种合同关系。当杨师傅缴费时,双方意思表示真实,且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合同成立并生效。
中介公司承诺为杨师傅介绍新西兰的工作,杨师傅则有义务支付中介费,双方都有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民法典》第577条规定: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中介公司的主要义务是按照合同约定为杨师傅提供前往新西兰工作的服务,包括办理签证、提供面试机会等。如果中介公司未能履行这些主要义务,就构成违约。
那么,杨师傅有权要求中介公司退还中介费并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找工作还真是要擦亮眼睛呀,千万不要被高薪所迷惑,因为有诸多风险和陷阱,我们要确保找到合法、正规、合适的工作,保障自身的权益和职业发展。
对此,你怎么看?
乡下人
办个公司,然后办个中介,然后就开始诈骗,
乡下人
都是套路
稀里糊涂
这样的情况,肯定是要带七大爷八大叔上门的,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