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夏,正在与李政道讨论粒子物理的费米突然问李政道:“太阳中间的温度是多少

连连有鱼 2025-01-28 07:57:00

1946年夏,正在与李政道讨论粒子物理的费米突然问李政道:“太阳中间的温度是多少?” 截止到2015年,共有11位华人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与文学类别,其中科学家与作家们的杰出贡献获得了国际认可。 这些杰出人物包括: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高行健、钱永健、高锟、莫言及屠呦呦。他们的成就不仅在科学或文学领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同时也为华人在全球舞台上争得了荣誉。 李政道,这位中国科学家的成就尤为引人注目,他在年仅31岁时便摘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当时获奖者中的佼佼者。 出生于1926年的上海,李政道的成长背景为他的学术旅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他的早年教育在战乱的中国依然稳步推进,这得益于他优越的家庭条件和自身的聪明才智。 李政道在国内的学术生涯始于上海的校园,后续他考入了名声显赫的浙江大学,并最终加入了具有特殊地位的西南联大。西南联大在抗战时期虽处于不断的空袭威胁中,但它的学术环境与远离战火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了学术思想的安全港湾,吸引了众多学者和学生。 完成在西南联大的学业后,李政道在抗战胜利后不久被推荐前往美国深造。这一跨国的学术之旅不仅开拓了他的视野,更为他后来的科研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46年,李政道带着对物理科学的热忱及国家奖学金的资助,远渡重洋前往美国,加入了芝加哥大学。由于学历认证的限制,李政道未能获得正式学生的身份,而是以旁听生的方式参与课程学习。尽管只能坐在教室一角,这并未阻碍他的学习热情。 在李政道的勤奋学习和杰出表现吸引了教师们的注意后,他的命运出现了转机。一位老师对他的才华赞不绝口,并向恩里克·费米教授推荐了这位来自中国的年轻学者。 费米教授,这位在37岁便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对李政道的才能给予了高度评价。此时的费米已经参与过曼哈顿计划,并转战学术界教授物理学。 在费米的支持和指导下,李政道不仅克服了学历的障碍,还通过自己的实力赢得了校方的认可,被正式录取为研究生。在随后的期末考试中,李政道的成绩位列全校第一,这一成就让他直接获得了“校级学者”的荣誉,除了获得丰厚的奖学金外,还免除了学费。 费米教授不仅在学术上对李政道的成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对李政道的学习态度和方法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在后来的岁月里,李政道在回忆中提到,费米对他的影响远超过物理知识本身,其言传身教的教育方式对他的科学生涯和人生观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1946年的一个夏季午后,李政道在实验室与费米教授一同工作。期间,费米教授突然询问李政道一个看似与实验无关的问题:“你知道太阳中心的温度是多少吗?” 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问题,李政道略显困惑。他依据自己所学的标准答案,回答说太阳中心的温度大约是1000万度。 费米教授听后并不满意,他追问:“你有没有自己计算过这个数据?”李政道坦白他没有亲自计算过,而是直接采纳了教科书上的数据。费米教授表情严肃地指出,仅仅依靠书本上的信息而不进行验证的研究方法是不可取的。 在此刻,费米教授不仅教授李政道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他学会独立思考和实际操作。面对李政道提出的计算难题,费米教授鼓励他:“我们可以找到解决方法。” 于是,费米和李政道投入到了为期两天的计算工作中,他们共同改造并使用了当时唯一的大型计算工具——计算尺。 经过仔细的计算和反复验证,李政道得出了一个新的结果,认为太阳中心的温度约为1500万度。虽然费米教授对这一结果未作出评价,但此次经历对李政道的影响深远。 他从中学到了,作为一名科学研究者,应该怀疑常识,验证每一个数据,并对每一个科学问题保持好奇和批判的态度。这一教训使他后来在科学研究中能够独立思考,面对问题勇于尝试解决方案,而不是简单接受现成的答案。

0 阅读:27
连连有鱼

连连有鱼

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