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舍利子,不要烧。”2012年,星云大师就交代过弟子。不料在他圆寂后,弟子

熹然说历史 2025-01-26 22:05:22

“我没有舍利子,不要烧。”2012年,星云大师就交代过弟子。不料在他圆寂后,弟子们却违背了他的遗愿,偷偷将遗体火化,竟烧出25颗舍利子。 星云大师,俗名李国深,1927年出生在江苏省江都的一个普通人家。李国深从小就不是个爱学习的孩子,整天在村里玩耍打闹,让父母头疼不已。 好在李国深的外婆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常常带着他去附近的寺庙烧香拜佛。小小年纪的李国深就这样跟着外婆,接触了佛教的种种仪式,听到了许多佛教的故事传说,心里也慢慢种下了信仰的种子。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铁蹄踏进中原大地,战火遍地燃起。李国深一家也难逃战乱,父亲在南京做生意时失去了音讯,生死未卜。母亲带着年幼的儿女,只能背井离乡,逃离家园,颠沛流离。 李国深母子来到了南京,希望能打听到父亲的消息,却不料南京城早已是一片废墟,惨不忍睹。在绝望之中,母子俩流落到栖霞山寺,暂且找到了容身之处。 栖霞山寺的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和尚,见李国深骨骼清奇,是个修行的好材料,便劝他剃度出家。李国深想起小时候在寺庙的种种经历,一时心动,便欣然答应。母亲虽然有些犹豫,但看儿子意愿坚决,只得含泪同意。 12岁那年,李国深在栖霞山寺剃度,成为一名小沙弥,法名"彻悟",字"今觉"。出家后,他用功修行,每天劈柴烧水,诵经礼佛,过着清贫而严谨的寺院生活。 1939年,刚满12岁的彻悟正式受戒,成为一名比丘。在戒坛上,他感受到肩上的重任,暗暗发誓要努力修行,荡涤心灵,追求解脱。 1947年,20岁的彻悟考入当时佛教界赫赫有名的"佛学院北大"——焦山佛学院,开始接受系统的佛学教育。在焦山,他如鱼得水,与一批志同道合的僧青年切磋佛法,共同进步。 1949年,国共内战进入白热化阶段,战火连绵不绝。这一年,法号"星云"的青年僧人,做出了一个改变自己一生的重大决定:离开大陆,去台湾弘法。 当时,从大陆去台湾谈何容易,宛如蜀道之难。但星云法师铁了心要完成此行,带领几位志同道合的僧青年,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搭上了开往台湾的船只。 一路风雨兼程,饱受颠簸。星云一行人终于抵达宝岛台湾,踏上这片佛法未开化的处女地。谁料到,他们刚一上岸,就发现情况与想象大相径庭。 台湾的佛教界可谓百废待兴,寺庙破败,经书散佚,信众稀少。更雪上加霜的是,来自大陆的僧人在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都与本地人有着巨大差异,弘法谈何容易。 但星云法师没有被眼前的困境吓倒。他凭借着一股子不服输的闯劲儿,开启了在台弘法的艰难历程。白天,他和师兄弟们分头在各处弘法布道,向当地民众传播佛法真谛。 晚上,几个人挤在简陋的寺院里,煮些清粥小菜,咸菜就饭,聊聊白天的见闻,谋划未来的方向。日子虽然清贫,但大家志向远大,信念坚定。 为了更好地弘法,星云决定先深入基层,扎根乡村。他和师兄弟们来到宜兰等偏远地区,蹬着脚踏车,走村入户,访贫问苦。 当地民众多信奉民间信仰,对佛教知之甚少。星云就用通俗易懂的话语,给他们讲佛,讲因果,讲善恶有报。渐渐地,乡亲们被这个年轻僧人的真诚打动了,愿意敞开心扉,接受佛法的滋润。 星云法师像拓荒者一样,在台湾各地辛勤耕耘,播下佛法的种子。他白天讲经说法,晚上撰写文章。他创办《人生》杂志,在报刊上推介大乘佛法,倡导"人间佛教"思想,影响越来越广。 有一次讲经时,星云提出要革新佛教的种种陈规陋习,提倡僧人们要学习新知识,融入社会民众。这番言论在当时保守的佛教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但星云法师毫不在意,他决心要为佛教注入新的活力。 50年代,星云法师在台湾的弘法事业蒸蒸日上。1967年,他在高雄鼓山创办佛光山,从此开创了一代宗风。佛光山不仅是一处修行圣地,更成为星云大师弘扬人间佛教的大本营。 在佛光山,星云法师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允许在家弟子担任重要职务,简化繁琐仪轨,让佛教变得平易近人。他还创办佛教学院,培养新一代僧才,推动佛教教育的发展。 20世纪下半叶,星云法师已然成为台湾佛教界的领军人物。在他的带动下,佛教在台湾枝繁叶茂,生机勃勃。而这一切,都要追溯到1949年那个决定远赴台湾弘法的年轻僧人。 星云大师毕生致力于弘扬佛法,利乐有情。然而晚年时,他的身体每况愈下,多种疾病缠身。即便如此,他仍然不辞辛劳,奔波在弘法的道路上。 2012年,已85岁高龄的星云大师感到时日无多。他把弟子们召集到身边,郑重其事地交代后事,特别叮嘱道:"我没有舍利子,不要烧。" 在佛教中,高僧圆寂后,信众往往争相收集他们的舍利子,视为无上至宝。然而星云大师生前明确表示,自己不会留下舍利子,也无需火化。他希望弟子们能够专注于自身的修行,将佛法代代相传,而不是执著于他的肉身。 可是,当2023年2月星云大师圆寂的消息传出后,他的弟子们却按捺不住悲痛,决定违背师父的遗愿,为他举行火化仪式。当火化后的骨灰被检查时,竟然发现了25颗晶莹剔透的舍利子。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