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寒冬,东北气温低至零下40℃,金伯文忍着剧痛,在深山老林里艰难分娩。六个月后,丈夫李兆麟把儿子丢在了1米多高的雪山上,一次又一次地放下,再抱起,再放下…… 李兆麟,东北抗联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总指挥。1937年,李兆麟与金伯文结婚,三年后,金伯文怀孕了。这本是值得高兴的事,但战争年代,身怀六甲的女战士如何避敌追击,尤其是在寒冷的东北深山中,成为了巨大的难题。战士们住的是简易帐篷,食物匮乏,草根树皮成为常见的食物。孩子的降生无疑使行军变得更加艰难。 临产时,战士们在雪地里挖了个简陋的窝,人围成一圈,形成一道屏障,保护金伯文顺利生产。生产后,为不拖累队伍,金伯文忍痛撕下破布绑住大腿,裹好孩子,便开始继续行军。幸运的是,她坚持下去,孩子最终活了下来。看着健康的儿子,金伯文感到无比欣慰。 半年后,夫妻二人终于重逢,李兆麟满脸笑容,抱着儿子亲了又亲,还从缴获的日军罐头里拿出一些喂儿子。可幸福的时光并未持续太久。在深山中,任何一点动静都可能暴露位置,若被敌人发现,战士们的生命将岌岌可危。 无奈之下,李兆麟做出了一个痛苦的决定。一天,他趁金伯文去给孩子洗尿布的空隙,偷偷把儿子丢到雪山里。他的泪水如泉涌般流下,放下孩子后又抱起,再放下。最终,他狠心地把孩子放下,伴着孩子的哭声,消失在茫茫雪中。 金伯文回来的时候,看到空无一人的地方,心急如焚,连忙问丈夫:“孩子呢?”李兆麟沉痛地回答:“我把孩子丢到山里去了。”金伯文的眼泪瞬间涌出,“你怎么狠心?那是你亲生的孩子!”李兆麟却冷静回应:“现在是战时,山里有狼,虫子也会咬他。我不能因为一个孩子的哭声,拖累整个队伍。” 这句话如雷贯耳,金伯文瞬间愣住。李兆麟继续说道:“这是为了大义,为了整个民族的胜利。我们不能只顾小家,必须保全大家。” 李兆麟的选择,舍弃了家庭,选择了民族大义。而他的英雄事迹,在抗战胜利后,依旧没有停止敌人的迫害。1946年3月8日,36岁的李兆麟在被敌人邀请商讨时,不幸中毒身亡。三名特务闯入,连捅七刀,李兆麟倒在中国特务的暗杀中,未能亲眼见到东北的解放。 李兆麟的葬礼,数十万哈尔滨市民自发前来送行,白天祭奠,晚上守灵。这一场面震惊了敌人,也让他们意识到,与人民为敌,终将没有好下场。李兆麟曾说:“如果我的血能擦亮人民的眼睛,唤醒人民的觉悟,我的死也是值得的。”
1940年寒冬,东北气温低至零下40℃,金伯文忍着剧痛,在深山老林里艰难分娩。六
小博大史
2025-01-26 15:51:44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