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车迟国斗法拍错了

赵从心不怂勇 2025-01-26 10:34:03

西游记车迟国斗法拍错了

央视版《西游记》的精雕细琢,离不开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车迟国斗法这段,本是全剧的精彩桥段,唐僧师徒与三位妖道斗智斗勇,看得人拍手称快。然而,这其中却暗藏一处“硬伤”,王后放入柜中的华服,最终竟被唐僧师徒猜成“破烂溜丢一口钟”,这种谜底与谜面的巨大反差,让观众感到一丝突兀,也让本该流畅的剧情出现了一个小小的疙瘩。可谁能想到,这看似无伤大雅的“小错误”,却被一位文学大家一眼看穿,并由此引发了一段剧组重拍的佳话。

细细品味《西游记》原著,我们不难发现,“一口钟”并非指日常所见的敲击乐器,而是一种古老的服饰样式,形状像钟,因此得名。清朝方以智的著作以及现代的《辞海》都对此有过明确的解释。剧中,王后放入的是华丽的衣服,经过妖法变化,猜出“破烂溜丢一口钟”,指的是烂旧的长袍,而非一口真正的钟,这不仅符合原著,也使得剧情逻辑更加自洽,更能体现出《西游记》中“障眼法”的精妙所在。反观最初版本,硬生生将“一口钟”理解为实物,不仅显得牵强,也让唐僧师徒的聪明才智大打折扣,更让观众对剧情的合理性产生怀疑。这种不求甚解的拍摄方式,与原著的精髓背道而驰,也折射出当时一些剧组在细节处理上的粗糙。幸而,钱钟书先生的及时指正,才使得这段剧情得以“拨乱反正”,避免了以讹传讹的尴尬。

《西游记》之所以能成为经典,正是因为其对细节的精益求精。钱钟书先生的“一封信”,不仅纠正了剧中的一个错误,更展现了老一辈文化人对作品的严谨态度。剧组知错就改,重拍这段戏,也体现了他们对观众的尊重和对艺术的敬畏之心。这种精益求精,不掩瑕疵的态度,是当今影视剧制作人应该学习的榜样。 只有对每个细节都认真考究,才能创造出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像86版《西游记》一样,追求极致的影视作品出现,让观众在欣赏精彩剧情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底蕴。

0 阅读:3
赵从心不怂勇

赵从心不怂勇

魏梓萱说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