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我们从墨竹工卡县起身,向东进发。米拉河像条暗绿的带鱼,吐着雪团一般的洁白泡

平宛看旅 2025-01-26 07:27:57

清晨,我们从墨竹工卡县起身,向东进发。米拉河像条暗绿的带鱼,吐着雪团一般的洁白泡沫在车旁绕来绕去。 米拉山是到林芝途中最高大的山脉,海拔4000多米,山中万溪飞窜,群峰壁立,幽谷空冥。 一片肥沃的牧场被群山包围在辽阔的天空下,干打垒土屋冒着袅袅的牛粪火的烟霭…… 吉普车在山中转来转去,我望着这虎视眈眈的峰这鬼哭神号的沟这疲倦曲折的路,回想当年十八军用双手劈开千山万水以血肉之躯铺出“金桥”的情景,我感到这溪这土这石都冒着热气腾腾的生命气息。 下了米拉山,钻进了一条阴暗山沟。山沟被两边的高山挤压常年不见阳光,只觉得冷风萧萧透彻骨髓,每块石头都放射着亘古积存的冰寒水气。 黑黝黝的山峰向后移动,汽车有节奏地颠簸使我睡意朦胧,慢慢地闭上了双眼。不知过了多久,我恢复了精神。 睁眼外望,群山碧绿,山坡上游荡着成群的马、羊、牛,还有三五顶黑色的帐篷和几缕正在袅袅升腾的炊烟,我似乎品味到一股酥油茶的芳香和浓郁的手抓羊肉的美味。 汽车以每小时四五十公里的速度沿尼洋河东去。中午便到了工布江达县,据司机尼玛介绍,工布江达县坐落在喜马拉雅山与念青唐古拉山的结合部。它的前身为太昭宗,是川藏古道的重要驿站。 川藏古道是几百年来联系藏汉人民的一条纽带,太昭在唐代成为西藏重要城镇之一。清朝时期这里“商贾云集”,来自四川、甘孜等地的商人占当地人口的三分之一。 他们与当地人民和睦相处,共同生活,至今留有汉族后裔,留下刻有汉字碑文的坟墓100余座。清朝末年赵尔丰带兵入藏,路途中,辛亥革命爆发,宣统皇帝下昭令其返川便得“太昭”之名。 工布江达,藏语意为“凹地大谷口”,属高原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面积12800平方公里。 漫步街头,只见“工”字行的街道沿尼洋河北岸展开,前街以农贸市场为中心,相连着一家家个体商店、饮食店、歌舞厅……分布着国有商业企业和县直单位的经营楼、招待所。后街排列着县党政机关、电视台和邮电、银行等单位,增添了工布江达的城市色彩。 在县城转了一圈,还看到两家录像放映室和一家电子游戏室。最引人注目的是卡拉OK歌舞厅,放着地道的藏族民歌。 树荫下,几个台球案子旁聚集了不少年轻人,蛮有兴趣在打着台球。在雅鲁藏布江流域,不论多么小的县城,都会看到两样东西:健力宝饮料和台球案子。 ∥@读走西藏 ∥

0 阅读:0
平宛看旅

平宛看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