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绝对是新能源汽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截至24年年底新能源渗透率已连续

不是阿酷 2025-01-25 20:49:51

2024 年是绝对是新能源汽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截至24年年底新能源渗透率已连续数月超过50%,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也进入了油转电的加速进程中

这一年其实也完美的印证了比亚迪李云飞提到的那句:新能源汽车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要我说24年各家车企在“智能化”尤其是在智驾方面的竞争绝对是最激烈的,从各家车企的“智驾模型的端到端”到“无图NOA”和各种“开城大赛”,那么你们是否也会好奇谁才是真正的第一梯队呢?

要了解清楚智驾的梯队,首先就得对评判标准也就是“无图NOA”“全国开通的CNOA”、以及“端到端模型”这三点进行一个简单的了解。

端到端模型:是一种直接从传感器输入到控制输出的智能架构,能够让车辆自主完成感知、决策和控制。划重点,端到端模型也就是让车辆本身它具备更强的自适应学习能力和决策灵活性,通过它对于驾驶习惯以及驾驶环境的学习真正减少人工的干预,这也是实现“有路都好开”的基础

无图NOA:这里的无图不是完全不使用地图而是不依赖高精度地图,仅依靠车载传感器和算法。简单来说,它具有无需依赖高清地图更新又可以非常安全可靠的适应复杂多变的道路环境的智驾能力。划重点,无图NOA考验的是车上的传感器以及车企的算法

全国开通的CNOA:算是无图NOA的升级版本,意味着这个技术在全国范围内都可以适用。提升了智能驾驶的普适性和可用性,但是它也是基于端到端模型实现对不同复杂路况的实时适应。

简单理清一下关系:端到端模型更像是这个智驾系统的基础类似于“地基”的功能基本上所有都是依赖于此基础之上,无图NOA则是更进一步智驾层面的实际应用,CNOA则是无图NOA的Pro版本,扩大了使用范围。而正是这一层一层的递进让新能源汽车智驾能力上有了梯队之间的区分。

基于上面三点,我们把 2024 年全部满足的车企列为第一梯队。也就是满足全国都能开的智驾和无图 NOA 以及都采用端到端大模型的有且仅有:鸿蒙智行、小鹏、比亚迪、智己、理想。这其中可能广为人知的是华为乾崑智驾ADS 3.0,但作为第一梯队的另外四位成员其实实力都不容小觑。

这里我们以比亚迪天神之眼为例,比亚迪基于“整车智能才是真智能”的大方向,技术层面采用了整车智能智电融合,实现BAS3.0和超人类驾驶辅助。以行业最强硬件+基于璇玑架构打造整车融合感知、比亚迪全自研高高算力智驾计算平台+中国最大车云数据库不断在完善的端到端大模型、行业首个做到智能化与电动化的深度融合,组合拳般的从感知、决策、执行等多个层面真正实现了“全国都能开,有路都好开”的超越人类驾驶极限的智驾体验。

那么 25 年在我看来第一梯队的车企会在保持现有优势的基础上继续扩大领先。当无图NOA以及CNOA全国都已经开通后,那么竞争其实就再次回到了端到端的大模型,毕竟这是最重要的“地基”,“地基”足够的稳固才能使得未来有更“高度”的功能。而地基的深度是需要大量数据来学习更新的。

所以得数据者得端到端大模型!通过在各种路段交通环境下开出来的真实数据填充,为大模型高速更新快速迭代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讲,销量越好的车企能获得越大批量数据,能越使得大模型的成熟度以及完善度更好。而在第一梯队的品牌中理想、小鹏、鸿蒙智行以及比亚迪在未来必然会保持优势继续扩大领先,尤其是比亚迪搭载L2级以上的车型有超400万辆,不断为中国云车数据库填充,训练端到端大模型。

接下来的第二梯队,其实都是实力雄厚的车企但在时间上或者在企业智驾策略的选择上有所耽误,所以导致其还需要一定时间的追赶弥补。但毫无疑问的是2025年第二梯队的绝大多数都可以补足,实现第一梯队的能力。像是最努力的小米,在造车时间上其实是有劣势所在的,但是得益于手机厂对于算法智能化的理解与把握,目前的进度也已经把城市CNOA完成全国推送,但是高快HNOA+城市CNOA还是高精地图,相信再过一段时间后必然也可以实现无图 NOA

第三梯队算是目前最有潜力的,尤其是乐道非常有可能与蔚来同步实现第一梯队的能力;第三梯队中也有不少惊喜像是东风岚图自主研发了逍遥座舱和鲲鹏智驾,各家也都有计划先一一步步完成全国开通的CNOA,可以说是稳步推进。但若是想要实现跨越梯队级的进步,那必然需要在时间技术上花更多的功夫,虽然对于第三梯队不少的车企来说智驾不是所必需突出的竞争卖点,但都 2025 年了智驾不掉队也往往成了消费者选购时的“及格线”。

2025年是新能源汽车下半场智能化竞争最关键的一年,第一梯队能否继续保持优势,优化体验拉开差距;第二梯队能否补足实现奋力追赶?第三梯队又能否根据车企自主的计划实现突破?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

0 阅读:2
不是阿酷

不是阿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