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欠了我们家400块大洋,现在我们家有困难,可以还给我们吗?”2015年,一

阿离言娱乐说 2025-01-25 18:10:33

“红军欠了我们家400块大洋,现在我们家有困难,可以还给我们吗?”2015年,一位老人走进孝感市人民政府,手拿一张85年前的欠条,对工作人员说道。   时光匆匆流转,杨明荣的生活过得并不轻松,多年来,家里并未富裕,反而随着时间的流逝,经济压力逐渐加重。   尤其是在2015年,杨明荣年龄越来越大面对的困境更为严峻,光是日常的生活费用都让他每一天都显得十分紧张。   尽管如此,杨明荣从未放弃过努力,农田的收入越来越微薄,外面的工作机会也因为他年纪渐长而变得越来越少。   经济上陷入了低谷的他,一度陷入了无尽的焦虑,他想过卖掉一些家里的积蓄,但这些年积攒下来的并不多,而突如其来的困境让他更加无助。   没有其他办法,杨明荣开始思考或许可以寻求外界的帮助。   就在他一筹莫展时,杨明荣突然想到了那个埋藏在家族中多年的借条,那是一张红军留下的借条,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是他爷爷杨长银在那个艰苦的年代,帮助红军时得到的。   那时的红军物资匮乏,杨长银毫不犹豫地拿出了自己仅有的300块大洋,还向亲戚借了100块,支持了红军度过困境,红军为表达感激,签下了这张借条,承诺日后偿还。   多年来,杨长银把这张借条珍藏了下来,传给了儿子,又传给了杨明荣,虽然这张借条承载着无数的历史与情感,但杨家三代人一直未曾向政府提出过索取赔偿。   直到那年,杨明荣家里的经济困难到了一定的程度,他才终于决定拿出这张借条,看看是否能够从政府获得一些帮助。   带着这份沉甸甸的历史,杨明荣来到孝感市政府,他并没有抱着太高的期望,只是希望能通过这张承载着红军与百姓之间深厚情谊的借条,得到一些帮助。   他走进了办公室,将这张已经有些泛黄的借条递给工作人员,借条的纸面模糊,字迹不再清晰,但却传达着一种无声的力量。   工作人员看到这张借条时,脸上不禁露出了惊讶的表情,这是一张红军时期的借条,是当时红军与百姓之间情感的象征。   随着对借条历史的核实,工作人员意识到这张借条不仅仅是金钱的凭证,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段饱含感恩与信任的历史。   过去,红军在战斗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作战人员,还急需粮草、物资等支持,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红军采取了多种方式筹集所需的物资。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红军有着严格的纪律要求,绝不轻易向百姓索取,每当红军驻扎在百姓家中,虽然有时会借用水源、粮食和柴火,但他们从不忘记给予回报。   无论是帮助打满水缸,还是劈好柴火,红军始终保持着优良的作风,这样的做法,使得当地百姓对他们充满了好感,甚至在红军真正困难时,主动伸出援手。   而杨长银便是那些帮助红军的人之一,为了支援红军,他将家中的积蓄拿了出来,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援手,这一举动不仅帮助了红军,也使得杨家与红军之间建立了深厚的信任与情谊。   通过对借条的验证,工作人员得知,400块大洋的价值在当时相当于一笔不小的数目,而经过折算后,杨明荣最终获得了4万元人民币的帮助。   这笔钱虽然与400块大洋的购买力存在差异,但它对于杨明荣来说,已足够解决他眼前的困难。   而且,这份经济援助背后所传递的,是政府对历史的尊重与对红军与百姓之间深厚情谊的认可。   历史是不能忘记的,无论时间过去多久,这张借条都是一种记忆的承载体,让后人能够看到那段历史的真实面貌,也让我们明白,当时红军与百姓之间建立的信任与支持,才是那个时代最珍贵的财富。   杨明荣这张借条的背后,凝聚了他家三代人对历史的尊重与传承,它不仅仅是一张凭证,也是一段历史的象征,见证了红军与人民之间的深厚关系。   这段历史被杨家三代人珍藏,虽然他们并未主动去要求赔偿,但通过这张借条,他们表达了对红军及那个时代的无限敬意。   我认为,杨明荣的爷爷当年虽然是普通农民,但他在红军最困难的时候,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红军不仅没有忘记这份恩情,还给了借条,承诺日后偿还,几十年后,杨明荣带着这张借条去政府,虽然他并没有想过要兑换更多的款项,但政府还是给予了他实质性的帮助。   这不仅仅是金钱上的援助,更是对历史的尊重,对军民关系的深刻理解。   通过这件事,我觉得我们不仅要铭记历史,还要传承那些真正有意义的东西,比如信任、帮助和感恩。   这份情感和精神,不管时间多长,都不会被遗忘。   (信息来源:武汉晚报2015年1月10日——湖北孝感发现85年前红军借条 金额400元大洋(图))

0 阅读:0
阿离言娱乐说

阿离言娱乐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