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7年,朱元璋在查看了进士名单后大怒,发现五十二名进士全是南方仕子,北方仕子一个也没有。他震怒地质问道:“难道我大明的天下只占一半吗?还是考官有舞弊行为?”随即命令主考官刘三吾和白信蹈立即来见。朝堂上的官员们都感到紧张,主考官两人匆匆前来,朱元璋愤怒地指责他们偏袒南方举人,问为何北方举人没有一个中榜。 然而,刘三吾不慌不忙,坚称自己严格按照公正的原则进行选拔,若有舞弊,甘愿接受处罚。为查明真相,朱元璋命令十二位大臣重新审阅考卷,结果没有发现任何问题。但朱元璋依然不满,决定对考官们进行惩处。他将刘三吾下狱发配充军,命令处死包括状元在内的二十余名考官和进士,并亲自指定六十一名北方举人为贡士,接着又从中选定韩国忠为状元。自此,科举考试正式形成了“南北榜”的制度。 科举制度始于隋朝,盛于唐朝,是选拔官员的重要方式。状元的选拔经历六轮考试,县试、府试、院试是初步筛选,乡试、会试、殿试则逐渐选出举人、贡士和进士。考生的进程中,乡试和会试第一名称为解元和会元,若在会试和殿试都夺魁,则称为“连中三元”,这代表着极高的荣耀。 1397年二月,来自南北的举人参加了会试,朱元璋派刘三吾和白信蹈为主考官。会试结束后,五十二名中榜者全是南方人,而北方举人全数落榜,引发了北方举人的强烈不满,他们怀疑主考官偏袒南方。朱元璋随后命令张信等大臣重新审阅考卷,但仍没有发现舞弊行为,只有少数大臣增补了几名北方举人。北方举人愈加不满,纷纷上书控告考官们有意让不合格的文章传到朱元璋面前。 朱元璋愤怒之下,认定刘三吾和白信蹈有问题,特别是他们曾为胡惟庸鸣冤,最终下令将他们定为“蓝玉余党”,处以凌迟处死。其他复阅的十位大臣也大多被处决,状元张信被凌迟,副主考官白信蹈也被斩首,而年老的刘三吾则被发配充军。此后,朱元璋亲自阅卷,最终选定了六十一名北方举人为贡士,并在六月的殿试中宣布韩国忠为状元,其余六十位为进士,形成了“北榜”和“南榜”的对立格局。 直到1425年,明仁宗朱高炽对科举制度进行了调整,分为南卷、中卷、北卷三部分,彻底确立了南北分科举的模式。从此,科举考试的南北榜制在明朝得以延续。
1397年,朱元璋在查看了进士名单后大怒,发现五十二名进士全是南方仕子,北方仕子
每日一段历史
2025-01-25 17:19:45
0
阅读:43
阳光的笑
看来现在高考各省试卷不同,自古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