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30年,李靖率兵成功活捉了东突厥可汗颉利,面对李靖的威胁,颉利可汗心生恐惧,急忙求饶,说自己在被李靖偷袭时未能带走金印,是否能将自己押回长安见李世民。李靖虽然心中有些怀疑,但认为颉利既已被擒,必不会再撒谎,于是命令快速派马将消息送往长安:“颉利可汗已被擒,正在押解回长安。” 颉利很快被押至李世民面前。李世民冷静地问道:“颉利,你还记得四年前我们在渭水立下的誓言吗?你那时退兵的决定是出于誓言,而非别的什么。今天,我们的相见却如此不同。”对此,颉利毫不掩饰自己的悔意,他坦言:“我记得清楚,四年前如果我没有和你立约,不回头,今天的局面或许早已不同。” 颉利原名阿史那·咄苾,是东突厥汗国的最后一位可汗,继承了其兄处罗的地位。公元620年,颉利成为可汗,并娶隋朝的宗室公主义成公主为妻。公元626年,李渊禅位给李世民后,颉利认为李世民刚刚即位,政权尚不稳固,于是联合侄子突利可汗集结超过二十万兵力,试图进攻唐朝边境,并亲率大军至渭水。 为了探知长安的动态,颉利派遣心腹大将执失思力前往长安,试图获取情报。然而,执失思力见到李世民后,自信满满地夸大其词,称突厥的军队已达到百万。李世民听后冷静回应:“我与颉利曾立过誓言,而你却违背了盟约。你们曾在我手下受恩,今日却敢这样挑衅。”李世民命令立即扣押执失思力,并准备亲自迎战颉利。 当唐军主力到达渭水后,颉利见形势不妙,决定向李世民请求议和。李世民同意议和,并且再次在渭水歃血言和,暂时解除了危机。 然而,东突厥的内乱以及颉利的频繁背信弃义,最终导致了东突厥汗国的灭亡。公元628年,突利可汗因遭到颉利的攻击向李世民求援。李世民深感义不容辞,认为既然与颉利曾有盟约,又与突利结为兄弟,便应当出兵援助。兵部尚书杜如晦看准时机,建议趁机讨伐颉利:“他们从来不讲信义,既然内乱爆发,趁机击之,正是颉利自找灭亡。” 于是,公元629年11月,李世民派遣李靖和李勣率领十万大军进攻突厥。次年,李靖通过间谍和离间计策成功地挑拨了颉利可汗内部的关系,促使颉利的亲信康苏密背叛,投降了唐朝。最终,颉利被张宝相擒获,东突厥汗国宣告灭亡。 颉利被押回长安后,李世民列举了颉利的五宗罪,但并未立即杀害他,而是将其软禁在长安,任命为右卫大将军。直到公元634年,颉利因病去世,李世民追赠其为归义王,谥号“荒”。按照突厥的习俗,颉利的遗体被焚烧,并安葬于灞水之东。
公元630年,李靖率兵成功活捉了东突厥可汗颉利,面对李靖的威胁,颉利可汗心生恐惧
功标青史呀
2025-01-25 17:19:17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