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湖南一女子为躲避敌人,带着9个月的婴儿藏到山中。当敌人越来越近时,突

爱吃包子的小熊 2025-01-25 12:08:26

1939年,湖南一女子为躲避敌人,带着9个月的婴儿藏到山中。当敌人越来越近时,突然,她解开了衣扣…… 1939年夏天的湖南山林,年轻女子抱着婴儿,躲在一棵大树后,浑身湿透的衣服紧紧贴在身上。 密集的脚步声从远处传来,伴随着此起彼伏的叫喊声。国民党特务正在地毯式搜索这片山林,寻找着藏在这里的共产党人家属。特务们的声音越来越近,枪声也越来越密集。 怀中的孩子本能地想要啼哭,却被母亲轻轻捂住了嘴。一颗子弹正好从她的肩膀擦过。鲜血很快浸透了她的衣衫,但她顾不上查看伤口。解开了衣扣,露出了藏在里面装着重达一斤二两黄金的秘密口袋。 三天前,她的丈夫涂正坤刚刚遇害,临终前将这笔党的经费托付给了她。她用针线将这个布袋缝在了贴身的衣物里。这是组织的财产,无论如何都要保护好。

特务们的脚步声近在咫尺,有人已经举起了枪对着大树的方向。她迅速将黄金藏在了身旁的一个树洞里,用泥土和落叶掩盖住。 特务们疯狂扫射,在这个生死攸关的时刻,她紧紧抱住了9个月大的儿子涂明涛。这个懂事的孩子,仿佛意识到了危险,始终没有发出一声啼哭。 特务们在山林中搜寻了整整一个下午,却一无所获。等到夜幕降临,他们终于骂骂咧咧地撤离了。 新四军驻平江留守通讯处处长涂正坤的妻子朱引梅从树洞里取出了黄金,重新缝进了衣服。在看似平常的早晨,涂正坤像往常一样出门工作。没想到,一个自称带来日军情报的国民党官兵,将他骗出了通讯处。 涂正坤刚走出通讯处50米,就遭到了早已埋伏的特务的围攻。在倒下的那一刻,他还在为战友们的安危担忧,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喊出:"有危险,同志们快跑!" 然而为时已晚,通讯处的其他同志也惨遭杀害。这就是震惊全国的"平江惨案",也是朱引梅带着儿子开始逃亡的起点。 在那个危机四伏的夜晚,朱引梅抱着年仅9个月大的涂明涛蜷缩在山洞里。这个不到一岁的婴儿,在最危急的时刻从不啼哭。 母子俩能活下来,全靠涂明涛的这份早慧 朱引梅的丈夫涂正坤,是新四军驻平江留守通讯处的负责人,同时也是中共湘鄂赣特委书记。

早在1927年,涂正坤就参加了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这位年轻的革命者,为了打入敌人内部开展工作,曾经化身成一名普通的缝纫工。 在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涂正坤带领着五百多名党员干部和近四百名红军战士,打破了国民党的重重包围。这支队伍在他的带领下,取得了三年游击战的胜利。 这样一位能征善战的革命者,最终却倒在了所谓"国共合作"的阴影下。1939年,日军调整了侵华策略,开始利用国民党的反共倾向。 蒋介石接受了日军的"善意",开始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

当年6月,蒋介石秘密下令杨森,处决新四军平江嘉义留守通讯处的所有共产党员。 涂正坤和他的同志们,刚刚完成破坏日军运输线的任务回来。疲惫的革命者们没有丝毫防备,轻易相信了敌人的"日军情报"。 这个小小的疏忽,让整个通讯处都陷入了血腥的杀戮之中。通讯处秘书长吴渊等五位同志,全部被残忍地杀害。 在涂正坤遇害前,他将一笔重要的组织经费交给了妻子朱引梅保管。这笔经费是一斤二两重的黄金。

涂正坤说:"如果我遭遇不测,这笔经费一定要交还给党。" 平江惨案发生后,国民党反动派并未停手。他们开始疯狂搜捕烈士家属,企图斩草除根。 朱引梅带着儿子,在湖南的山林间辗转流离。她们走过通城,躲过浏阳,在无人知晓的深山里艰难求生。 背负着组织的重托,朱引梅不敢有丝毫懈怠。她将黄金缝在衣服里,随时准备应对敌人的搜查。

在长达十年的逃亡岁月里,朱引梅和儿子涂明涛过着最艰难的生活。一斤二两重的黄金就缝在衣服里,可她宁愿忍饥挨饿也从未动用过一分。 山区的生活异常艰苦,母子二人经常以野菜充饥。为了不引起敌人注意,她们连一个遮风挡雨的窝棚都不敢搭建。 当地百姓有时会给她们一些食物,但更多时候都是饿着肚子睡觉。涂明涛从小就营养不良,瘦小的身躯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

朱引梅不得不在风声稍缓时下山乞讨,装扮成最普通的乞丐。她将讨来的一点食物嚼碎了喂给孩子,自己则靠吃树根和野果度日。 从通城到浏阳,这对母子走过了数不清的山路。十年间,他们从未在一个地方停留太久,也从未在人群聚集的地方露面。

除了保管黄金,朱引梅还坚持记录着自己的党费。虽然流落山林无法缴纳,但她仍然一分不差地计算着。 1949年8月,平江县终于迎来解放。朱引梅带着面黄肌瘦的儿子,走进了县委大院。 她将缝在衣服里的黄金取了出来,一斤二两分毫未差。同时上交的,还有她这些年积攒的党费。 县委书记齐寿良接过这笔重若千斤的黄金,久久说不出话来。 组织很快恢复了朱引梅的党籍,并给予她烈士遗孀的待遇。母子俩终于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0 阅读:24
爱吃包子的小熊

爱吃包子的小熊

每天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