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的《功夫》属于那种越看越有劲的那种电影! 今天早晨我看了一遍。 有些东西小时候是看不懂的。 比如,周星驰在剧中杀人、放火、强奸哪样都做不好,小时候看来以为是处于喜剧的需要而刻意扮蠢。其实不是的,当你总有些事如鬼打墙一般怎么做也做不好,其实是潜意识在阻止你,你内心深处是抗拒的。这个道理我长大了之后才懂。 很多我自以为很酷的设定,其实人家已经早就想到了。 比如那个如来神掌的破书,2分钱进货10块钱卖给主人公。让一个本可以深追下去的一份神秘变得庸俗可笑。小时候看以为这就是个无厘头,喜剧的外行来指导武侠的内行,就当是周星驰跨界的一次尝试,笑笑就好。 后来慢慢发现,这些设定早就想到我前面去了。 我自己写武侠小说写着玩的时候总搞一些反传统的设定。比如,既然有活字印刷了,那么世界上没有什么秘籍,大多都是公开武学,一切看领悟和修炼。基于这个设定再突出我的世界观,如何操作呢?比如制造一个误导,让读者以为秘籍有多重要。最后群侠挣了半天才发现,有个人见解的武者才是最强的。以这份出其不意,表达自己的个人观点,让武侠设定更接近当今社会。 当我阅读、写作、思考绕了一大圈之后,再看《功夫》,人家所谓的无厘头设定,其实就是有类似的含义啊。这个世界里秘籍并不重要,万中无一的武学奇才才是最宝贵的。裤衩比屁股低的傻孩子说过想要继承杨过和小龙女的武功,当场就被拒绝了。理由是想成为绝世高手,学,没有用,得先有天赋。表面上是废话,但结合周星驰的奇遇去想,也许《功夫》的世界观里所有秘籍都是真的,但在平凡的天赋前都没有意义。 你可否记得老头在结尾第二次出现,卖的书更多了。这是个开放性结局,你可以认为那个流着鼻涕的小女孩也是万中无一的高手,甚至可以作为下一部的主角。但我更倾向于认为,这是周星驰对传统武侠“秘籍”修炼系统一个小小的嘲讽。 也就是说,世上有很多那样的老头,到处流传着真实的秘籍,见每个人都说是骨骼清奇。甚至可能每个孩子都会遇到,就像那个打过他的孩子很快的翻开最后一页的价钱并且加以嘲笑,也许同样的版本到处流传呢。 而主人公则是真惊奇的那个人。 只有天赋异禀+心怀正念才真正能发挥其力量。从到处都有的秘籍中获得真正的武艺。 其实就跟我们现在的社会差不多,谁的课本是秘籍?大家都用统一的教材,有些人靠它们就成了大佬,有些人就枕着睡觉。难道我们不正处于一个到处是真实秘籍的时代么。 你看,我本来以为只有我在对传统嬉笑怒骂,只有我以为自己借古写今很cool。但其实这是人家早就玩剩下的了。我绕了一个圈子之后,发现我依然只能崇拜。甚至我刚达到了解读的门槛,只不过迈过门槛的时候,没人迎接我,一股孤独的冷风迎面而来。 至此,上述内容概括为两点:他不愿意做坏事的潜意识,以及他骨骼精奇天赋异禀。 这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他矛盾的一生。做好人受尽委屈的时候,难免会破罐子破摔幻想一下自己如果是坏人就好了。到了真要下手却怎么也做不成坏事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是如此矛盾。周星驰没付哑女冰激凌钱就跑上了电车,笑得回音阵阵,像是笑自己。弹幕说他好像在哭啊。我很难过,觉得透过作品我发现作者的心境好孤独,因为剧情里的主人公还不知道哑女的真实身份……那种让笑如哭的回音,是作者在哭啊。 得知哑女身份后,他踹开胖子,给了他所有抢来的钱,又拿走了一瓶水。内心挣扎,一送一拿,分寸尽现。这种抢劫却不要钱的剧情,也算是怕你不懂他潜意识做不成坏人,才有这么一出买椟还珠般的操作。他做坏事是为了假装自己是坏人,并非真的是,他甚至无法面对这些钱。 主人公是如此矛盾,他做那些自己内心不认同的坏事,又怎能发挥出潜力呢?所以他被包租婆追着的时候有潜力,儿时练功掌风动树的时候有潜力,铁箱祛毒的时候有潜力。做坏事的时候,却被金丝眼镜按着头撞椅子。他的这份时有时无的“武骨”是他矛盾的载体。 那他什么时候打通的任督二脉? 当他终于良心发现,决定该去打谁的时候,就是他心体一致的时候。神雕侠侣和火云邪神缠斗之中,他一棍子打向火云邪神。(此处有镜头误导,让你以为他要打包租婆但实际没有,非常专业) 以他的武功来说,这个举动没有杀伤性,还因此挨了一顿死揍。此处却是剧情的重大转折,因为他不顾性命的做出了选择。也是因为挨了这顿打,被打通了任督二脉。转折的过程也就这样印在观众心里了。 所以那时拳头才那样的狠,脑袋被打到地面以下,拳头滴着血,不管周星驰是不是拍喜剧的,此时他的处境就是要这么惨。因为这就是正邪抉择,这是为当初把斧头帮引到社区而赎罪,这是要让观众记住这一刻,矛盾没了,他重生了。 所以这部片子叫《功夫》,功夫是人生路径的载体。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功夫,这电影怕不是在说周星驰自己吧。
周星驰的《功夫》属于那种越看越有劲的那种电影! 今天早晨我看了一遍。 有些东西
赫尔墨斯社会
2025-01-25 10:27:10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