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安徽渔民在长江捞螃蟹的时候,突然渔网被缠住了,于是大家都来帮忙,结果大家合力拉了半天,才隐隐看到渔网里有团模糊的东西,但很快沉到了江底,有渔民认为这是不干净的东西,最好别招惹,可马金兵却不信邪。
战争,永远是残酷的,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冲刷着岁月的痕迹,掩埋着无数秘密,总有一些不期而遇,会将尘封的历史重新带回人们的视野,提醒我们勿忘曾经的伤痛与荣耀。
2013年安徽望江,一位普通的渔民,一次寻常的捕捞,却意外地揭开了尘封七十载的战争往事,一段飞虎队B-25轰炸机的传奇就此重现天日。
1943年,正是抗日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的关键时刻,我们和日本鬼子抗争,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中国在国际合作中,努力争取外部支持,把美国作为了关键伙伴,中美携手,合力抵御法西斯威胁。
那美国的“飞虎队”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场上,可是出了名的英雄部队,他们驾驶着先进的战机,穿梭于硝烟弥漫的天空,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为中国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3年10月30日,两架B-25轰炸机从江西遂川空军基地起飞,执行例行巡逻任务,在广阔的长江水域上空,他们时刻保持着警惕,搜索着任何可疑目标,飞行员猛地发现江面上停着一艘日军军舰,那就是“须磨号”。
这艘军舰对中国抗战的补给线构成严重威胁,它的存在如同鲠在喉,必须尽快清除,没有丝毫犹豫,两架B-25轰炸机迅速调整航向,直扑“须磨号”,一枚枚炸弹呼啸而下,在江面上炸开巨大的水柱。
然而,“须磨号”也不是吃素的,密集的防空炮火立刻还击,天空中顿时炮声隆隆,火光冲天,在激烈的交火中,一架B-25轰炸机不幸被击中,拖着浓烟一头栽进了波涛汹涌的长江之中。
江水一涌,那些燃烧的碎屑都被吞没了,周围又恢复了平静,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而这段历史,也随着飞机的坠落,被深深地埋藏在了江底,这次战斗,是二战时期中美合作抗战的一个缩影,它展现了飞虎队飞行员的英勇无畏和为中国抗战所做的牺牲。
七十年后,2013年10月16日,安徽望江县漳湖镇,秋高气爽,正是捕捞螃蟹的好时节,渔民马金兵照旧划着小船,驶向长江,开始了他的日常捕鱼工作,阳光照在江里,水波闪着光,四周挺宁静的。
马金兵觉得渔网特别沉,不管怎么使劲,都拽不动,他心里直犯嘀咕,这难道是钓到了什么大鱼,他赶紧呼喊同伴前来帮忙,几艘小船很快聚拢过来,众人合力拉扯渔网,但仍然纹丝不动,江面下,似乎有什么巨大的力量在与他们对抗。
这么多年在长江捕鱼,还真是头一回碰到这样的事,渔网越拉越紧,最终不堪重负,“啪”的一声断裂开来,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里都是一头的雾水,又有点担心。
马金兵思忖片刻,觉得不太可能是活物,如果是大鱼早就挣扎起来了,他猜想,水底可能藏着艘沉船或是其他啥大东西,于是,众人决定先回岸上取来钢索和潜水设备,准备一探究竟。
马金兵换好了潜水装备,重返江中继续潜水,江水又脏又浑,视线一片模糊,他只能靠手感慢慢探路,他无意中摸到了一个又大又怪的冷冰冰的金属玩意儿,他沿着金属表面继续摸索,发现这并非一艘沉船,而是多个大型金属部件。
他心里想,这艘沉船看起来不寻常,很可能是一架飞机的残骸,马金兵迅速将钢索固定在其中一个较大的金属部件上,然后返回水面,示意同伴开始打捞,随着绞盘的转动,一个巨大的金属物体缓缓浮出水面——那是一架飞机的起落架!
看到这一幕,马金兵突然想起儿时听爷爷讲过的故事,抗日战争时期,有一架帮助中国的美国飞机坠落在长江里,至今下落不明,难道这就是那架飞机?
马金兵马上招呼队友,他们又跳进了水里,接着寻找那些没捞起来的碎片,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他们又打捞出飞机的发动机和部分机翼,在发动机的铭牌上,清晰地刻着“DATE21543”的字样,机翼上则写着“北美航空”的英文标识。
虽然他们看不懂这些数字和英文的具体含义,但马金兵心中已经有了答案——这很可能就是那架失踪的美国飞机,马金兵觉得情况很严重,赶紧跑到派出所报了信,警察赶紧联系了有关单位,并派来了专业团队来处理这些碎片。
经过专家的仔细鉴定,最终确认这些残骸属于一架美国陆军飞虎队341轰炸机大队的57号B-25轰炸机,“DATE21543”并非飞机坠毁的日期,而是它的出厂日期,即1943年2月15日。
为了进一步核实信息,专家们在美国国家档案局的网站上找到了这架B-25轰炸机的详细记录,记录显示,这架飞机确实在1943年10月30日执行任务时,在长江上空被日军击落,这段尘封的历史,终于得到了官方的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