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这位为中国航天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其成就背后离不开他从小受到的家庭教育。1935年,钱学森赴美留学前,母亲赠送了他《老子》和《庄子》两本书,嘱咐他“记得要熟读这些书”。母亲认为,这些书中的哲理能帮助他理解祖国的文化和精神,激发他对国家的深厚情感。父亲则在临别时给了他一张纸条,纸上写着,“人,生当有品:如哲、如仁、如义、如智、如忠、如悌、如教。”这一番深刻的训导,成了钱学森一生的座右铭。 从小,钱学森便在母亲的严格教育下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基础。3岁时,他便能背诵上百首唐诗宋词。母亲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强调勤勉和生活的自律。每天早晨,钱学森都能按时起床,开始一天的学习和锻炼,早饭后,母亲会教他朗诵诗文,培养他的文化素养。 钱学森的父亲则以另一种方式影响了他。父亲不仅让他学习理工知识,还鼓励他学习音乐和绘画,培养其艺术兴趣。他常说,科学家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和公式,更需要灵感,而这种灵感往往源自艺术。因此,钱学森的科研工作中常常能融入独特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此外,父亲对于爱国情怀的培养也非常重视。《钱氏家训》中有一条“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即个人利益不能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这种家训,深深影响了钱学森,让他从小便树立了为国奉献的信念。 1935年,钱学森以优异成绩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赴美深造。然而,无论身处异国,他始终心系祖国。在新中国成立后,他收到祖国的邀请,毅然放弃国外优厚待遇,选择回国。他的回国之举,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钱学森的一生,充分体现了家庭教育的深远影响。母亲的文化熏陶,父亲的责任担当,和对家国情怀的坚持,成就了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钱学森:家教成就伟大科学家的爱国情怀
茉莉花开满庭院
2025-01-24 17:29:01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