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人”就是个大笑话
和朋友聊起相声圈某公司关于继承人的话题,发现了一个大笑话和一个小伎俩。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用三国人物代入一下:
蔡夫人掌握荆州公司99%的股份,弟弟蔡瑁掌握1%的股份。
荆州公司表面上的代表人物是刘表,但真正掌握公司命脉的是蔡氏家族。
刘表和前妻生了一个大儿子刘琦,和蔡夫人生了一个小儿子刘琮,刘表和刘琦虽然明面上是荆州公司的代表,一个正主一个少主,但实际上他们都没有一毛钱的公司股权。
有一天,刘表突然对外宣布,将来荆州公司的继承人就是刘琦,说得很开心,但没有鸟用。
刘表和刘琦的真实身份都是荆州公司员工,俩员工自己商量着就能把公司股份给过户了?
对此,蔡夫人只会冷笑,其他人则当大笑话看,因为这确实是个天大的笑话。
但这中间有个问题,极端情况下,如果刘表和蔡夫人撕破脸离婚,他能不能把公司股份要回来一半,然后把荆州公司给刘琦呢?
不好意思,好像也不可以。
就算蔡夫人的99%股份是婚后财产,可以和刘表平分,但刘表最多只能分到49.5%的股份,蔡夫人的49.5%股份再加上蔡瑁的1%则是50.5%,不多不少,正好超过半数,刘表同样做不了荆州公司的主,荆州公司还是姓蔡,不姓刘。
也就是说,荆州公司的股权架构从一开始就设计好了,防着刘表搞事情呢,别看只是一个小伎俩,但在关键时刻很管用,刘表和刘琦再能蹦跶,也逃不出蔡夫人的手掌心,到最后刘表和刘琦其实都是给真正的继承人刘琮当打工仔。
荆州公司内部也不是没有人支持刘琦,比如刘备就倾向于刘琦,蔡氏家族自然也就容不下刘备,几度要害他,还想在某次宴会上收拾他,刘备只能离开荆州公司,成立了一家新野小公司。
刘琦对自己的生存状况心知肚明,他也指望不上刘表,于是就在诸葛亮的指点下学习春秋重耳故事,远离荆州跑到江夏自己搞事业。
所以,刘表说荆州公司继承人是刘琦,说说可以,根本不现实,当个笑话听吧。
正所谓,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