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徐晓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呼吸系统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呼吸系统症状和气流受限。冬季是患者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时期,可引起慢阻肺病急性加重,因此慢阻肺病也被称为“最难过冬”的疾病。
一、慢阻肺病的常见症状:
1.咳嗽、咳痰。长期慢性咳嗽,晨间尤重,痰液从白色黏液状渐变为浓稠且可能带血丝,颜色变黄绿。
2.呼吸困难。早期剧烈运动时气短,后期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气喘吁吁,严重影响生活。
3.喘息胸闷。病情严重或急性加重时,呼吸有喘鸣音,胸口似压大石,影响睡眠与精神状态。
4.其他症状。如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等。
二、慢阻肺如何预防:
1.戒烟。吸烟是COPD的主要风险因素,几乎一半的慢阻肺死亡都要归结于吸烟。戒烟,可以显著减少患病的风险,所以,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请务必戒烟!
2.减少污染暴露。减少空气污染暴露,室外雾霾天少外出或佩戴口罩,注意通风换气,安装好抽油烟机,避免在通风不良的空间燃烧生物燃料,如烧柴做饭、在室内生炉火取暖、被动吸烟等。减少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吸入,对于从事接触职业粉尘的人群(煤矿、金属矿、棉纺织业、化工行业及某些机械加工等工作人员)应做好劳动保护。
3.增强体质。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多吃蔬果肉蛋等;做中等强度运动,如散步、慢跑,爬楼梯等。开始时,每次运动5—10分钟,每天1—5次,适应后延长至每次20—30分钟,每天3—4次。运动量由慢至快,由小至大逐渐增加,以身体耐受情况为度;保证7—8小时睡眠;要注意预防婴幼儿和儿童期的呼吸道感染,减轻支气管—肺发育阶段的异常损害。
4.防治呼吸道感染。积极预防和治疗呼吸道感染,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发生呼吸道感染应积极治疗。
5.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适度锻炼、健康饮食、保持良好心态、呼吸功能锻炼、耐寒能力锻炼等,也是非常重要的预防措施。
6.及时接种疫苗。要及时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首先推荐患者在身体状况和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及时接种当年度的流感疫苗,其次是接种23价肺炎球菌疫苗,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避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急性加重。
三、慢阻肺的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确诊患者药物治疗很重要,吸入治疗可以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和肺部,其疗效好且副作用低,是目前被认为控制慢阻肺病治疗最有效的给药方式。止咳祛痰药可使痰液黏稠度降低,促进痰液排出,从而缓解患者的症状。
2.气管镜介入和手术治疗。部分患者可通过肺减容手术或介入方式来减少肺气肿,缩小肺部容积,降低肺部阻力,让膈肌和胸壁正常参与到呼吸运动中,从而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3.急性加重的识别与处理。(1)当呼吸道症状出现了超出日常的改变时,应及时意识到可能出现了慢阻肺病急性加重,并立即就医,典型表现有:14天内出现气促加重、咳嗽加剧、痰量增多或痰液呈现脓性。(2)一旦发生急性加重时,应立即吸入短效支气管扩张剂,有条件者,低流量吸氧,在门诊接受治疗或住院治疗。在急性加重期缓解后,慢阻肺病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升级或者增加吸入用药,以确保每日按时按量规范地进行吸入,从而达到减少急性加重期的发作次数的目的。
4.肺康复训练。适合病情稳定的慢阻肺病患者。呼吸康复训练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增强肺部有效容积,运动训练提高运动能力,增强整体肌群尤其是呼吸相关肌群的力量,通过咳嗽训练,学会正确的咳嗽方式,强化排痰;同时注重营养支持。
5.家庭氧疗。长期家庭氧疗可提高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生存率,经鼻导管吸氧,流量1—2升/分,吸氧持续时间为>15小时/天为宜。
6.定期随访。患者每3—6个月复查肺功能、胸部检查等,医生依情况调整治疗方案,患者可咨询相关问题。
四、慢阻肺健康管理:
35岁及以上慢阻肺患者可以到辖区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接受基层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主要服务内容如下:
1.建档。对辖区内慢阻肺病患者,已经有健康档案的,增加慢阻肺病随访服务相关内容;尚未建立健康档案的,应建立健康档案并记录慢阻肺病随访服务相关内容。
2.首次随访。确诊为慢阻肺病的服务对象,进行首次随访时,需记录其吸烟史、用药情况、肺功能指标;若其近一年无肺功能检查结果,建议其在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肺功能检测,登记肺功能相关指标。首次随访应通过门诊或入户随访完成。
3.随访评估和分类干预。对于确诊慢阻肺病的患者,每年至少提供4次随访,了解患者症状、用药情况和是否有急性加重情况等,具体随访内容如下:(1)随访患者是否有呼吸困难加重、喘息、胸闷、咳嗽加剧、痰量增加、痰液颜色和(或)粘度改变、发热,或出现全身不适、失眠、嗜睡、疲乏、抑郁、意识不清等症状,或出现口唇紫绀、外周水肿体征,或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对有急性加重症状的患者及时转诊到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对于转诊者,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2)若不需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患者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喘息或胸闷等呼吸系统症状发作及控制情况。(3)随访患者用药情况,评价患者用药依从性,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吸入药物装置。(4)随访患者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对于吸烟者要教育、督促戒烟。对于居住环境中使用生物燃料者,劝说其加强通风、改用清洁能源。对于仍有粉尘职业接触者,劝说其加强职业防护。(5)随访了解患者是否有慢阻肺病的合并症及共患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焦虑抑郁、肺癌、感染、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等。(6)如果患者长期家庭氧疗,随访患者每天氧疗时间、吸氧流量、有无不良反应。(7)随访时行脉搏氧饱和度(SpO2)检查;随访患者是否每年行肺功能检测,登记相关指标: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一秒率(FEV1/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建议慢阻肺病患者每年至少进行1次肺功能检测。(8)随访过程中发现患者有频繁急性加重、长期Sp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