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10月8日,蒋介石乘坐专机飞抵沈阳机场。东北行辕主任陈诚带着一干军政大

蜀山史道 2025-01-23 21:58:05

1947年10月8日,蒋介石乘坐专机飞抵沈阳机场。东北行辕主任陈诚带着一干军政大员迎接,蒋介石乘车进城,来到励志社沈阳分社。 蒋介石下车后,登上台阶,看见门楣上挂着他手书“励志社”三个字,走进大厅,他叫励志社主任在前面领路,来到楼上为他安排的套房(一间卧室,一间办公室,一间会客室)。 稍事休息后,蒋介石吩咐侍卫官:“马上叫廖司令官(廖耀湘)来!”然后,他站着用玻璃杯喝白开水。 蒋介石又问:“这是什么房子?” 励志社工作人员说:“在伪满时代,这是个体育馆。” 过了一会,廖耀湘来了,和蒋介石在屋里密谈。不久后,陈诚等人也来了,蒋介石向陈诚要二十万分之一的军用地图看。半小时过去了,地图还没有拿来。陈诚从屋里出来,如热锅上的蚂蚁,急得胃病又犯了,让副官给他拿药吃。 这时,赵家骧来了,励志社主任和他挺熟,就说:“你这皮包里带着地图没有?上边正要看地图。” 赵家骧说:“带着呢!又没找我要地图,我何必多事!这次把我调回来就够意思了,我还出什么头!”赵家骧原是东北保安司令部参谋长,陈诚来后,赵家骧被调到锦州前线去,这时刚调回来,还没有给安排位置,所以牢骚满腹。 虽然发牢骚,但赵家骧还是把地图给蒋介石拿去了。蒋介石看着地图了解战况,也没有讲什么高见,只是对诸将领鼓励一番,要他们重整旗鼓,阻止解放军的进攻。 到了1947年12月15日,东北解放军利用江河封冻的有利时机,发动了冬季攻势。主力冒严寒进至沈阳西北地区,接连攻克法库、大石桥、彰武、新民,先头部队甚至挺进到了沈阳郊区的皇姑屯附近。陈诚则吓得龟缩在沈阳城内,不敢有所行动。 进入1948年,陈诚发表了元旦告东北军民书,吹嘘“国军已完成作战准备”,“危险时期已经过去”。陈诚这时见解放军兵力分散,以为有机可乘,遂拼凑5个军15个师,向沈阳以西推进,企图解除对沈阳的威胁。 这正中了解放军“引蛇出洞”的计谋,东北解放军总部立即决定,集中兵力,歼灭陈诚派出的左路军,以解放军六纵坚决扼守沈阳西北公主屯阵地,以一纵、十纵打援,四纵在沈阳以南钳制敌人,二纵、三纵、七纵兼程南下,三纵从国军左、中路之间楔入敌阵,与七纵配合切断新五军退路。 1月5日,解放军各纵队密切协同,将新五军合围于公主屯以南地域,并迅速发起猛烈攻击。解放军十二师三十四团政委张黎天亲自持重机枪射击,壮烈牺牲在阵地上,年仅27岁。 到1月7日上午,各纵在强大炮兵火力支援下,密切协同,勇猛冲杀,全歼新五军2万余人于公主屯地区,新五军长陈林达被俘。 新五军被围时,陈诚已没有一开始到东北时独断专行的猖狂气焰,他急忙召开幕僚会议研究对策。赵家骧拟了一个放弃沈阳外围公主屯等据点,集中兵力守辽河以南沈阳据点,以攻势防御击破解放军攻击的计划。陈诚看到连称很好很好。但是陈诚时而想让陈林达守,时而又想让陈林达退,举棋不定,优柔寡断,不下命令执行。一直到6日晚上陈林达已被解放军四面包围,才决心令陈林达向沈阳撤退,但为时已晚。新五军残余部队一夜间被消灭殆尽。 陈诚被打得晕头转向,手足无措,胃病复发当时就病倒了,他连夜向南京告急。*蒋介石只得又于1月10日再次飞抵沈阳,随行的有范汉杰、刘斐、俞济时等人。陈诚因病未到机场迎接。 蒋介石来之前命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到沈阳一同商议军情。傅作义和别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不一样,他不穿呢料将军服,不带大沿帽,而是穿一个鼓鼓囊囊的棉军服,头戴个皮帽子,挂着上将领章。先到的傅作义和东北“剿总”副总司令罗卓英、空军副司令王叔铭等人一同去机场迎接蒋介石。 到了励志社,蒋介石照例先看地图,问战况,研究行动方案。 东北一些军政大员听说蒋介石来了,都到一楼等待接见。沈阳市长金镇故作姿态地说:“我就是不愿见大官!”但一会,金镇还是把名片交给蒋的侍卫官。侍卫官进去后出来说:“总裁正在研究军事部署,没有时间,非常抱歉,就不见了。” 后来侍卫官私下说,实际上蒋介石看了金镇的名片,很反感地说:“这个家伙不见!”午后,蒋介石来到东北“剿总”司令部召集军政要员开会,听取公主屯战役经过报告。 在会上,陈诚将新编第五军被消灭的责任完全归咎于将领不服从命令,请求惩办第九兵团司令官廖耀湘及新编第六军军长李涛。蒋介石在军事会议上,痛骂廖耀湘、李涛不服从命令,不积极去解新编第五军之围。 廖耀湘、李涛都不服气,挺身出来说并未接到到援救陈林达的命令,争吵到最后,陈诚无可奈何,只得站起来说:“新编第五军的被消灭完全是我自己指挥无方,不怪各将领,请总裁惩办我,以肃军纪。” 蒋介石怎么会处理陈诚这个爱将呢,便安抚说:“仗正在打着,俟战争结束后再评功过。”接着,蒋勉励各将领要服从陈诚的命令,好好地完成东北“戡乱”任务。 在蒋介石走后,陈诚看到解放军冬季攻势未停,他不愿再待下去,急忙叫他的妻子谭祥去南京请宋美龄出马,让蒋介石把他调回南京。

0 阅读:61
蜀山史道

蜀山史道

用专业的眼光,品读历史瞬间,解密历史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