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年仅23岁的抗日女英雄王光,为掩护百姓和同志转移,主动暴露目标,被捕后受尽酷刑,最终壮烈牺牲。不久后,村民为她收尸,看到一件遗物时,所有人都哭了。英雄的鲜血染红山河,忠魂永垂不朽! 1943年的深秋,冀氏县山间的树林笼罩在一片肃杀之中。日军的“铁滚扫荡”行动已经持续了数日,村庄里的百姓被迫转移到山林深处。 王光,这位年仅23岁的女区长,带着几个同志在密林中来回奔波。 10月的一天,王光率领上寨民兵掩护群众转移时,遇到了进山“扫荡”的日军。为了引开敌人,王光向日军连开两枪,故意在山间暴露了自己的行踪。 很快,日军的巡逻队追了上来。她边走边留下痕迹,将敌人引到了山林的另一侧,为撤退的百姓争取了时间。 当她被敌人围困时,子弹已经打光了。敌人冲上来,将她五花大绑,带回了据点。 日军的头目伊腾大佐,从汉奸口中得知,他们抓到的就是悬赏十万元要捉拿的抗日女区长王光时,洋洋得意。 “八路军的藏身地在哪儿?” “如果你归顺了我们,我们给你的好处会比八路军强几十倍。” 他们迫切的想从王光这里得到八路军的信息,只是他们低估了王光的革命信念。 面对日军的威逼利诱,王光没有说一个字。 眼看威逼利诱无济于事,敌人恼羞成怒,对王光实行了惨无人道的兽刑。 但无论用什么酷刑,王光始终坚贞不屈。 最后,敌人残忍地用刺刀剖开了她的腹部,还挖出了她的心脏,肆意地嘲笑和辱骂。 然而,他们不知道,这个瘦弱的女子,早已用生命完成了她的任务。 第二天,日军撤离,村民们小心翼翼地返回山间。当他们在辛庄村大庙前找到王光的遗体时,所有人都愣住了。 她的衣服已经被鲜血染透,脸上的表情却依然坚毅。 看到这一幕,所有人跪地痛哭,哭声回荡在空旷的山谷间。 村民们小心地为王光整理遗物,却在她的胸前发现了一块小小的布料——那是一件婴儿的小肚兜,已经被血浸透。 这一发现让现场沉痛到了极点。 原来,王光在牺牲前,已经怀孕几个月。她不仅用生命保护了百姓,还舍弃了腹中的孩子。这份牺牲之重,让所有人都无比难过。 王光,原名王兰香,1920年出生在山西运城的一个贫困家庭。 彼时的中国,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穷苦人家的孩子经常吃不饱饭。 小时候,她被卖到地主家当丫头,伺候那些自以为是的阔太太少爷。 小兰香年纪虽小,却藏着一股子倔劲儿。不甘受辱的她偷偷逃出地主家,一路乞讨跑到运城,被好心的王挺芳夫妇收养,并取名王兰香。 命运终于露出了一丝温情。养父母不仅供她吃穿,还送她读书。在运城女子师范附小,小兰香表现得特别出色,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她还偷偷读了不少进步书籍,让她明白了外面世界的动荡,也燃起了她救国救民的志向。 全面抗战爆发后,小兰香考入了运城中学。在那里,她遇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青年,加入了抗日救亡宣传队。 1938年,她改名为王光,寓意追求光明。渐渐地,王光这个名字在周围传开了。 1939年,她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她的生活不再仅仅是抗日救亡的激情,而是融入了组织严密的革命斗争。 她的聪慧和坚韧很快赢得了组织的信任,调任冀氏县区长后,她平易近人,带领妇女们一起做军鞋,纺花织布。还成功组织了多次对敌人的反扫荡战斗。 当地妇女们称她为“革命的大姐姐”。 王光的一生虽然短暂,却以无比耀眼的光芒照亮了抗日战争的黑暗岁月。她的故事被记录下来,成为后人传颂的英雄篇章。 参考信源:王光:坚贞不屈 英勇牺牲 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9-04-09
1943年,年仅23岁的抗日女英雄王光,为掩护百姓和同志转移,主动暴露目标,被捕
绮南爱历史
2025-01-23 18:04:35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