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除夕,徐悲鸿为挚友刘金涛作画,原本打算画一幅《金鸡图》以迎接鸡年。然而,画作未完,突如其来的停电让这幅画停滞不前。徐悲鸿无奈地在画上写道:“为刘金涛君糊窗”,并未继续作画。谁知,这幅未完成的作品最终成就了一幅不世之作,成为两位国画大师和一位装裱匠之间深厚友谊的象征。
刘金涛并非画家,而是一位国宝级装裱大师。他出生于1922年,自幼经历困苦,孤身进京学艺。早年在宝华斋工作时,他常遭遇困境,但他凭借坚韧不拔的精神,逐渐成长为一位顶级装裱匠。徐悲鸿从刘金涛的潜力中看到了他的努力与专注,便常常将自己的画作交给他装裱。刘金涛的手艺,迅速获得了齐白石、李可染等国画大师的青睐。1936年,徐悲鸿更是把刘金涛推荐给齐白石,二人称之为“值得信赖的人”。
1947年,徐悲鸿应刘金涛的邀请,为他作画一幅《金鸡图》,然而由于停电未能完成。徐悲鸿和刘金涛约定将来再续未完的画作,然而因种种原因,这幅画一直未能完成。徐悲鸿在1953年去世,这幅画成为他与刘金涛最后的遗憾。
多年后,齐白石看到这幅“未完成的画”,决定为其收尾。他为这幅画补充了石头与兰花,使得这幅画更加生动,成为一幅完美的合作之作。刘金涛将这幅画精心装裱,成为两位国画大师跨越时空的合作象征。即便齐白石也随后离世,这幅画依旧成为了珍贵的艺术瑰宝。
这段故事不仅展示了刘金涛与两位国画大师之间深厚的友情,更揭示了装裱艺术在中国传统艺术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性。今天,这幅《金鸡图》不仅是国画艺术的珍品,更是刘金涛与徐悲鸿、齐白石共同创造的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