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病危,病床前却空无一人,六个子女均未到场。弥留之际,他忍不住放声痛哭“报应啊,这都是我的报应。” 1989年的深冬,北京协和医院的病房里,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躺在病床上,病房里空空荡荡,只有护士来回走动的脚步声。六个子女没有一个人来探望,这位为中国桥梁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专家,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显得格外孤独。 回望茅以升的一生,他的求学经历堪称一段传奇。1916年,年仅二十四岁的茅以升参加清华大学官费留美研究生考试,凭借优异的成绩被美国康奈尔大学录取。 在康奈尔大学期间,茅以升展现出了惊人的学习天赋。仅用一年时间就取得了硕士学位,随后又因成绩出众获得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 1920年,茅以升学成归国,带着满腔报国热情投入到了中国的建设事业中。他先后在多所高校任教,为中国培养了大批土木工程人才。 茅以升对桥梁工程的研究可谓呕心沥血。他主持设计了多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大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钱塘江大桥。 1934年,茅以升接受了担任钱塘江大桥总设计师的重任。面对钱塘江复杂的地质条件和汹涌的潮水,他带领团队一次次攻克技术难关。 然而,事业上的辉煌并没有延续到个人生活中。1946年,已经五十多岁的茅以升在上海工作期间,遇到了年仅二十一岁的权桂云。 权桂云年轻貌美,说话温婉。这段超越年龄的感情,最终让茅以升陷入了人生的困境。 1950年,一场"忠诚老实"运动在全国开展。在强大的社会压力下,茅以升不得不坦白自己与权桂云的关系。 这次坦白犹如一颗重磅炸弹,不仅彻底击碎了原配妻子戴传蕙的心,也让整个家庭陷入了无法挽回的伤痛之中。 茅以升的这段感情,让他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他不仅失去了发妻的信任,更失去了子女们的敬重。 从那以后,这位在桥梁领域叱咤风云的专家,在家庭生活中却成了一个"负心人"。这个标签,在他的晚年生活中留下了无法抹去的阴影。 事业上的成就并不能弥补家庭的缺憾。茅以升虽然获得了许多荣誉称号,但在个人生活中却充满了遗憾和悔恨。 戴传蕙与茅以升的婚姻一直被外人称羡,他们育有六个子女,生活本该其乐融融。但从1930年开始,这个家庭就遭遇了一系列的打击。 那一年,南京发生了特大洪水,作为江苏水利局局长的茅以升,眼看着基础设施被冲毁,百姓流离失所。随后他主动辞去了局长一职,这件事在戴传蕙心中留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 戴传蕙因此患上了抑郁症,茅以升为了照顾妻子,选择返回高校任教。这样的决定让他能够有更多时间陪伴妻子。 然而好景不长,1934年茅以升接手钱塘江大桥的设计工作,整日埋头于工作中。面对丈夫长期的缺席,加上对钱塘江大桥施工危险性的担忧,戴传蕙的病情再次恶化。 茅以升只能委托朋友将妻子送往北京休养。直到钱塘江大桥建成通车,戴传蕙的病情才逐渐好转。 1950年,一场更大的打击降临在这个家庭。茅以升在"忠诚老实"运动中坦白了与权桂云的关系,这个消息传到戴传蕙耳中。 从此,戴传蕙的身体状况急剧恶化,她的身形日渐消瘦,精神状态也每况愈下。最终在1967年,戴传蕙带着对丈夫的失望离开人世。 戴传蕙离世后不久,茅以升做出了一个令子女们无法接受的决定。他将权桂云母女接到了家中同住。 这个决定彻底激怒了六个子女,他们纷纷搬离家中。原本和睦的大家庭,在这一刻彻底分崩离析。 长子茅于越的反应最为强烈,他甚至在回到家乡时也不愿踏入家门一步。即便要在当地停留,也宁愿住在宾馆里。 茅于越曾在公开场合表示,父亲的背叛是导致母亲过早离世的主要原因。这样的观点得到了其他兄弟姐妹的一致认同。 六个子女对父亲的怨恨与日俱增,他们很少过问父亲的生活。曾经热闹的家庭,变得冷冷清清。 茅以升晚年只能与权桂云相互扶持,但命运似乎在跟他开玩笑。权桂云比他年轻二十多岁,却在五十岁时就离开人世。 随着权桂云的离世,茅以升的晚年生活更加孤独。只有小女儿茅玉麟偶尔来探望,照顾他的起居生活。 这位曾经意气风发的桥梁专家,在晚年时期遭受了命运无情的打击。不仅失去了第二任妻子,还要面对与其他子女的隔阂。 茅以升在桥梁工程领域获得了无数荣誉,他的成就被载入史册。但在个人生活中,他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随着年龄的增长,茅以升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最终,他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症,记忆力逐渐衰退。 在病症的折磨下,茅以升经常忘记身边人的名字。但他却始终记得一个名字:"蕙君"——这是他发妻戴传蕙的乳名。 1989年,茅以升在北京协和医院走完了他的人生旅程。
1989年,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病危,病床前却空无一人,六个子女均未到场。弥留之际
惜影如情
2025-01-23 13:32:43
0
阅读: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