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这并不是李宁第一次拿到中国的奥运合作权。
资料显示,在1992年至2004年期间,李宁曾连续四届作为官方体育服装合作伙伴支持中国体育代表团征战奥运赛场,可见李宁很早就拿到中国的奥运合作权。此外,李宁自1991年签约中国国家射击队、1992年签约中国国家跳水队、2000年签约中国国家乒乓球队,与三支“金牌梦之队”有着二三十年的长期合作。
但是,在“重夺”中国奥运合作权这一件事上,李宁还是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据媒体报道,李宁对新一期中国奥运合作权的报价高达8亿元,而上一周期安踏给中国奥委会合作权的费用为6亿元,足足涨了三分之一。
2024年上半年,李宁的销售及经销开支达到了43.27亿,跟去年同期的39.48亿相比增长了9.6%,费用增速明显高于营收增速(2024年上半年营收增速仅2.33%),而在这一次重新拿下中国奥运合作权之后,可以预见,未来李宁的销售及经销开支还会有进一步的增长。
当然了,李宁之所以愿意付高价“重夺”中国奥运合作权,主要还是源于业绩上的压力。
据财报显示,2020—2023年,李宁分别实现营收144.6亿、225.7亿、258亿和276亿,营收增速分别为4.23%、56.13%、14.31%和6.96%,除2021年之外其余三年表现都不是太好;而在净利润方面,同期李宁分别实现净利润16.98亿、40.11亿、40.64亿和31.87亿,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3.3%、136.14%、1.32%和-21.58%。
而在2024年,李宁的增长问题更加严重,2024年上半年李宁分别实现营收和净利润143.5亿和19.52亿,增速分别为2.33%和-7.98%。
受到业绩的影响,近几年李宁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也不太理想。截至最新收盘,李宁股价报收15.74港元/股,总市值为406.8亿港元,从最高点算起,如今李宁的股价已经跌去了超过八成,市值则蒸发超2340亿港元,折合人民币超过了2000亿。
在时隔16年之后,李宁明显是想要借助“重夺”中国奥运合作权,打破目前的增长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