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父母的眼光比子女更为清晰,因为他们看得远,看得多。 然而,很多父母在子女开始谈恋爱,甚至快要结婚时,才开始悄悄地给出“提醒”。
01 先看家庭背景,再看感情基础。 现实中,有的年轻人总是觉得自己恋爱了就什么都能不顾,父母的这些“叨叨”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但是,看看现实,很多人在结婚后才发现,自己和对方的家庭文化差异大得让人难以接受。 比如,我曾经听一个朋友讲,她的朋友就因为没有了解清楚对方家庭的情况,结婚后才发现,自己不仅要面对丈夫的“作”,还得跟丈母娘过招。 每次吃个饭都得小心翼翼,做得好,怕被批评;做得不好,又得忍受不必要的指责。 说白了,结婚前如果多了解了解对方的家庭,避免一些潜在的摩擦,未必不是一种聪明的选择。 父母的提醒,看似叨唠,实则深刻。 家庭背景不仅决定了生活方式、价值观,甚至影响到婚姻之后的生活质量。 有些矛盾,结婚后难以解决,你要知道,这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早就埋下的隐患。
02 看清对方的人品,不是只看外貌。 现在的人,很多都喜欢“先爱再说”,觉得外貌合不合适,是否吸引就决定了是否深入了解。 别说,这种想法有点“浪漫”,但现实却狠狠给了大家一巴掌。 很多人在婚后才发现,对方外貌再好,人品差到家,这种伤害,真的不是那么容易愈合的。 我有一个亲戚,她的儿子在和女朋友交往期间,根本就没看透女方的性格。 那姑娘外表乖巧,温柔可人,但一结婚,就暴露了她的“真面目”:斤斤计较、说话尖酸刻薄,总是将问题放大,导致两人常年在争吵中度过。 对方性格如何,是否能忍受对方的一些坏习惯,能不能宽容彼此的缺点,这是婚姻能否长久的根基。 父母的那些提醒,其实是在为子女铺路。
03 先看经济状况,再考虑未来。 不管你多么喜欢一个人,有多少情感投入,经济状况也是一个必须考虑的现实因素。 父母的远见之一就是,提醒孩子在恋爱阶段别忽视经济问题。 结婚后,生活水平如何、工作如何、是否能够承担家庭责任,这些都与经济息息相关。 我认识一个网友,她在结婚之前总是被男朋友“甜言蜜语”哄得云里雾里。 她家境一般,而男方则是典型的“月光族”,收入也就勉强够自己花销。 她的父母早就提出过“经济状况”这个话题,但她觉得自己足够年轻,爱得那么纯粹,根本没考虑过这些。 结婚后,生活水平直线下降,连简单的日常开支都得精打细算。 她最后才意识到,父母早就看到了那些隐患。 父母并不是不想让你恋爱,而是希望你能理性地看待经济问题,避免走入婚姻后的“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