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死要面子,是中国人的通病,比如,那怕四处借款,也要大搞排场,把婚礼搞得风风

志鹤与趣事 2025-01-22 05:40:31

其一,死要面子,是中国人的通病,比如,那怕四处借款,也要大搞排场,把婚礼搞得风风光光的。那怕婚后过吃糠咽菜的日子。这也是中国人要改掉的坏毛病。以此为歇后语的后半句很有意义。 其二,歇后语讲究的是派生出来的意境,父母临终盼望远在他乡的儿子赶回来,与儿子见上最后一面的情景,无不令人动容。我母亲临终前的日子里,和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东东(指我远在他乡异国的哥哥)什么时候回来"!?她临终前一天的下午4点,突然情况不好,我赶紧与远在芬兰的哥哥视频,希望他能够赶紧回来。接电后,哥哥也赶紧放下手中的工作,改签了最快速度能赶回国的机票。人算不如天算,八个小时后,母亲就不幸离世了,离世前的几分钟,我从母亲的眼里分明看到了她的一丝期盼。此时,哥哥刚踏上回国班机的登机舷梯。当哥哥赶回家的时候已是2024年12月31日的11点半,我和妻子与我哥哥就在母亲的灵堂里守着母亲渡过了2024年的最后的子夜时分。其后,我在今日头条上发表了《守着母亲跨年》的作品获得了我有史以来的最高的展现量和阅读量,数佰位条友还通过评论留言给我们莫大的安慰,在这里一并深表谢意! 其三,好的歇后语,同时,它也是一个很好的灯谜。临终盼儿归,要把它理解为:(父母)临死时要面见儿子即死要面子,才能猜中谜底。却与其原意大相径庭。这也就是灯谜的最高境界"别解"。即作另外一番理解才能使谜面与谜底相扣。 想不到,一个普通的歇后语却扯出这么多话题。这也大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魂力所在吧!

0 阅读:0
志鹤与趣事

志鹤与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