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市安海镇古称″海湾″,也叫(安平、鸿江),因此地有一口清冽甘甜的石井,故又名″石井″。 宋开宝年间,唐名臣安金藏的后裔安连济徒居湾海,易湾为安,始称安海。 宋代地方建制以统里,安海属晋江县开建乡修仁里,称安海市。 唐宋时晋江安海港通天下商船,海外洋人与居民互市通商。宋元祐二年(1087年),在安海设立船舶管理机构,遣吏榷税于此,曰″石井津″。 宋建炎四年(1130年),朝廷设立″石井镇″,朱熹父亲朱松为镇监,后二朱创立″石井书院″。 元代改乡里为都,晋江县分为十七个都,安海属八都,沿称“石井镇”,元至正年间废镇制,设立巡检司。 明代承元朝旧制,安海仍属晋江县第八都,改称安平镇。 清代复安海镇旧称。由古陵把总驻镇,建安海讯。雍正七年己酉(公元1729年),设户部税官,称鸿江澳。此即鸿江别称之由来。乾隆三十五年庚寅(公元1770年),晋江贴堂县丞移驻安海设分县。清末安海设有海关厘金机构。 辛亥革命后,安海仍设分县。1915年改分县为县佐。1919年建安海县,翌年复为县佐。1933年晋江县划分为六个区,1935年改划为四个区,安海为第二区。1944年撤区改称乡镇,安海合附近村落为安海镇。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依当时县分区、区辖乡建制,安海为晋江县第六区。1951年1月,划晋江县的城关区、第四区的浮桥、王宫一带建立泉州市。 晋江县城设在青阳,重新划分为十四个区,安海为第十三个区。 1952年7月实行小区小乡制, 晋江县设二十个区,安海为第十区。1955年9月,全县又改设十六个区、两个镇、一个直辖乡,安海恢复镇建制。1958年10月,安海与可慕、内坑两乡合并,成立五里人民公社,后改称安海人民公社。 1961年6月,安海人民公社划分为安海、内坑两个公社。同年6月,安海人民公社划为安海和安海公社。 1965年1月安海公社又划分为安海镇和安海公社。1970年4月镇社合并仍称安海公社。 1980年9月安海公社又划分为安海镇和安海公社。同年11月,公社、镇改称管理委员会。 1984年10月,安海公社管理委员会改为乡建制;安海镇管理委员会改称为安海镇人民政府。 1985年6月,安海镇与安海乡合并称为安海镇,沿续至今。
晋江市安海镇古称″海湾″,也叫(安平、鸿江),因此地有一口清冽甘甜的石井,故又名
雅阳趣事
2025-01-21 23:35:4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