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王明”恳请毛主席给他改名字,毛主席笑着说道:你这个名字很好嘛,共产

大海的宝藏 2025-01-21 18:16:39

1936年,“王明”恳请毛主席给他改名字,毛主席笑着说道:你这个名字很好嘛,共产国际的代表嘛!“王明”急了,说道:我才不想当什么共产国际的代表,请主席给我改个名字吧! 1907年,王惟允出生在湖北省阳新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中。这个男婴的母亲在生下他后便撒手人寰,年幼的姐姐不得不担负起照顾弟弟的重任。 两个哥哥因为生病无钱医治相继去世。两个姐姐也被迫卖给了他人当童养媳,这成为王惟允心中永远的痛。 1926年,年仅18岁的王惟允参加了当地的农会组织。 从1924年到1926年,大批在外地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青年陆续返回家乡,建立了早期的党组织。 尽管大革命失败,但王惟允并未放弃革命的信念。他积极参加同年会、同学会,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1929年3月,在当地党组织的培养下,王惟允经三溪口镇中共党员樊镇玉等人的介绍,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一年,他还躲过了一次被捕的危险。 1930年1月中旬,经原三溪口镇工会主席鲍顺成的引荐,王惟允参加了红五军第五纵队。这标志着他正式走上了职业革命者的道路。 然而,刚当时部队的连长是广东人,每次点名念到"王惟允"这个名字时都会舌头打结。 连长念得不准,战士们哄堂大笑,这让王惟允十分难为情。无奈之下,他主动找到连长请求更改名字。 连长余钧是个爽快人,当场就给他改名叫"王明"。 加入红军后,王惟允面临着一个新的问题。虽然他在加入红军前就是党员,但因为没有介绍信,也无人证明,组织上并不承认他的党员身份。 经过深思熟虑,王惟允决定重新提交入党申请。在部队里,他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很快就再次加入了组织。 王惟允识文断字的能力在当时的部队中十分难得。由于大部分战士都是穷苦农民出身,不认识字的比比皆是,他便担任起了文化宣传员的工作。 在红军部队中,王明凭借自己的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逐渐得到组织的重用。从基层文化宣传员做起,他先后担任了政治处主任和团政委等职务。 作为红十一团的政委,王明有着卓越的政治工作能力和军事指挥才能。在他的带领下,红十一团成为了一支能打硬仗的劲旅。 第四次反围剿结束后,中革军委下令要求红三军团抽调一部分干部到兴国整训红六师。王明被派往兴国参加整训工作。 然而到了兴国报到后,却发现军团发来的整训干部名单中没有"王明"的名字。这是因为译电员在翻译电报时出现了错误,把原本"王明任红六师十八团政治委员"的任命弄错了。 最终,组织上安排王明担任了十八团政治处主任的职务。虽然级别比原来低了一级,但他依然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全党开始批判王明"左倾"机会主义错误。此时,同名"王明"的烦恼开始真正困扰起他来。 每次开会批判王明的"左倾"错误时,他总觉得坐立难安。虽然大家都知道他不是那个王明,但这个名字还是给他带来了不少困扰。 为了摆脱这个困境,他找到了时任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的张爱萍,商量改名的事情。张爱萍拿来一本《三国演义》,向他推荐了蜀汉名将王平的典故。 然而,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改名的事情一直没能及时向全军通报。直到1936年12月,当他准备接任红二十七军政委时,终于找到了机会。 临行前,毛主席找他和即将担任红二十七军军长的贺晋年谈话。谈话结束时,他鼓起勇气向毛主席提出了改名的请求。 毛主席开玩笑地说:"叫王明这个名字很好嘛,共产国际的代表嘛!"这句话让他更加坚定了改名的决心。 当他表示想改名为"王平"时,毛主席非常赞同,还称赞道:"好啊,蜀汉镇北大将军王平!"并当场用毛笔写下了任命令。 1937年1月,王平正式以新的名字开始了在红二十七军的工作。与军长贺晋年一起,他们面临着部队建设的重重困难。 当时的红二十七军只有军部直属队和两个团,而全军仅有一百元经费。西安事变后,红军即将改编为八路军,上级命令他们从富县赶赴正宁接防。 面对三天行军路程和有限的经费,王平和贺晋年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他们通过合法途径,成功从一个囤积居奇的联保主任那里筹得了500担粮食和5000元经费。 这批物资不仅解决了红二十七军的困难,还上缴了3000元给党中央,为解决延安的经费困难作出了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王平的才能得到了更大的发挥。1950年代,他先后担任志愿军第二十兵团政委、中国人民志愿军政委,为抗美援朝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5年9月,王平被授予上将军衔。随后,他又相继担任南京军事学院政委、炮兵政治委员、武汉军区政治委员等重要职务。 1979年,王平调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参与军队重大问题的决策。他与洪学智搭档工作,为解决各级后勤主要领导参加同级党委常委等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 1982年9月,年届75岁的王平与萧克、陈锡联、宋时轮等一起,主动申请退居二线。 1998年2月8日,王平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0 阅读: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