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原南京军区副司令詹大南将军回到了久别的老家金寨。然而,詹大南在金寨走村串户时,却发现县里连所像样的小学都没有,于是老将军一回到南京,便将七个子女召集在了一起,要求全家为金寨筹集10万元建小学。 詹大南的一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的缩影,展现了一个从普通战士成长为高级将领的坚定信念与卓越才能。他的军事生涯横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至新中国成立后的多个关键时期,反映出他在不同历史阶段的适应能力与领导力。 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詹大南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便投身于革命事业,历任战士、班长、通讯员、警卫员、科员、特派员等职务。在这个阶段,他不仅磨练了基本的军事技能,还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参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第二至第五次反“围剿”,詹大南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中展示了非凡的勇气与智慧。尤其是在红军长征期间,他面对艰难的自然条件和敌军的重重包围,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成为部队中的中坚力量。在劳山、榆林桥、直罗镇等关键战役中,詹大南凭借卓越的指挥能力和坚定的战斗意志,屡建战功,为红军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詹大南的军事生涯进一步攀升。他先后担任干事、营政治教导员、大队副政治委员、大队政治委员、营长、大队长、科长、团长、军分区副参谋长、参谋长、司令员等职务。每一个职位的提升,都见证了他在军事和政治工作的双重才能。在百团大战中,詹大南以其卓越的组织能力和指挥才能,成功策划并执行了多次对日伪军的打击行动,极大地削弱了敌军的战斗力。在张家口战役及多次反“扫荡”作战中,他展现出了高度的战略思维和灵活的战术运用,带领部队在敌后开展游击战,打击日军的供应线,保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解放战争期间,詹大南继续担任重要的指挥职务,历任旅长、师长、冀热察军区代理司令员、察哈尔军区副司令员、师长等职。他积极参与张家口保卫战,以及热西、辽沈、平津等重大战役,展现了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坚定的革命信念。在这些关键战役中,詹大南不仅在战术指挥上表现出色,还注重部队的士气和纪律建设,确保了部队在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中保持高度的战斗力。尤其是在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中,他的指挥决策直接影响了战役的进程和结果,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詹大南并未停下脚步,继续在军事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他先后担任副军长、军长、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甘肃省军区司令员等职务,积极参与抗美援朝战争,展现了卓越的指挥才能和坚强的战斗意志。1955年,詹大南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充分肯定了他在军事事业中的杰出贡献。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詹大南作为指挥官,指挥部队在恶劣的环境下作战,展现出高度的战略眼光和战术执行力。他不仅注重军事行动的成功,还关心士兵的生活和士气,赢得了战士们的尊敬和信任。这种以人为本的领导风格,不仅提升了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为战争的最终胜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983年的一天,久别故乡多年的詹大南将军重返金寨。他满怀喜悦和期待,希望能看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然而,当他走村串户、与乡亲们交谈时,却发现一个令人痛心的现状——县里竟然连一所像样的小学都没有。孩子们上学都要走很远的路,学习条件十分艰苦。 詹大南将军心情沉重地离开了金寨。一回到南京,这位年过六旬的老将军便马不停蹄地召集了七个子女,向他们说明了金寨的窘境。他提出了一个想法:希望全家能够凑一凑钱,为金寨县筹建一所小学。要知道,在上世纪八十年代,10万元可是一笔巨款。可是,这个想法却得到了全家人的一致支持。 最先表态的,是詹大南将军的爱人李凡同志。她二话不说,便将老两口多年来的积蓄拿了出来,毫不犹豫地捐出了4万2千元,几乎倾其所有。 随后,詹大南将军的七个子女也纷纷行动起来。他们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日子过得并不宽裕,但为了支持父亲的心愿,也都慷慨解囊。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筹措,兄弟姐妹七人又凑齐了5万6千元。 眼看着距离10万元的目标,只差了区区2千元,但詹家上下却是一分钱也拿不出了。就在这时,远在外地的侄女儿也听说了这件事。她马上赶回金寨,将2千元交到了伯父詹大南的手里。至此,在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筹建学校的启动资金终于齐全了。 当地的县委、县政府收到了这笔捐款,对詹大南将军的义举大为赞赏和感动,随即决定将建校的计划提上日程。消息传出,举县上下一片欢腾,乡亲们纷纷称颂詹大南将军的功德无量。
1983年,原南京军区副司令詹大南将军回到了久别的老家金寨。然而,詹大南在金寨走
趣叭叭本人
2025-01-20 16:36:43
0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