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抗日战争艰难时期,河北一村庄的张翠萍,人称“麻利嫂”,勇敢地为八路军带路,提供物资,助其躲避日军追捕。新中国成立后,麻利嫂默默过着清贫生活,从未向政府寻求任何帮助。 1982年,麻利嫂病重,躺在破旧土床上,呼吸困难。她紧握儿子朱海清的手,郑重叮嘱:“北京有位李司令员,是国家栋梁,你绝不能给他和政府添麻烦!”儿子虽不解,但仍含泪答应。 麻利嫂的英勇事迹随之被揭开。当年,八路军小队被困五指山,麻利嫂挺身而出,大腹便便仍带领部队摆脱日军围困,并在雪地中产下儿子,司令员李运昌感激之余,为孩子取名“海清”以作纪念。同年,麻利嫂丈夫朱殿昆送信途中被捕牺牲。 解放后,麻利嫂一家生活清苦,却从未提及昔日贡献。直至去世,儿子在遗物中发现八路军欠条,累计七千多斤粮食。麻利嫂生前从未透露此事,连儿子也不知情。消息传至北京,李运昌司令员欲偿还欠条,却被朱海清婉拒,遵循母亲遗愿,不求回报。 麻利嫂的事迹在民间传颂,成为无私奉献的典范。战火纷飞年代,如麻利嫂般默默付出的普通百姓不计其数,他们共同铸就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与新中国的基础。最终,李运昌司令员按麻利嫂心愿,未使用欠条,亲临其坟前献花致敬。
麻利嫂的临终遗愿:无私奉献,不求回报
夜色阑珊思红颜
2025-01-20 15:50:0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