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在华东战场的操作,到底算不算成功? 解放战争初期,粟裕凭借闪转腾挪的超级走位,躲过了一波又一波国军的围剿式进攻,最终成功打出了名扬苏中战场的“七战七捷”。 有人说,粟裕的七战七捷,根本算不上是真正的胜利。因为仅仅一年的时间,粟裕在取得七战七捷后紧接着就是最为富庶的苏中解放区的丢失,粟裕带领华野主力不得不退入沂蒙山。 后来,虽有歼灭张灵甫王牌74军的傲人战绩,可仍旧无法避免沂蒙山丢失,胶东被穿刺,粟裕又带领华野主力退到黄河以北整训。 此时,粟裕所退入的地方,正是刘邓大军南下后留下的真空地区。濮阳这块地方原本就是刘邓大军频繁互动和后方整训的重要大本营。当然了,刘邓大军这种让位式的战略打法,也为粟裕在后来名扬中原战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也正是因为粟裕所率领的华野主力在濮阳地区进行了长达半年多的整训和休整工作,得以使久陷战场的华野主力迎来的空前的战略大休整。 如果要说刘邓大军战略南下大别山的真正目的,不单纯是为了一杆子通到国党统治腹地,真正的战略目的其实是为了盘活濒入危机状态的华野大军。
不知所云
华野一直面对的都是人多势众强劲的敌手,虽然一直打胜仗,但只是逐步消耗敌人的有生力,还未到彻底转变敌我强弱势态之时。所以放弃一些地方来换取战略上主动是明智之举。没有什么好指责的。
脑洞真大
存人失地、人地皆得、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是毛主席解放战争初期的战略方针,华野正是执行了主席的战略,大量歼灭了国民党有生力量,成为我军四大野中歼敌最多的都队,最后迎来的战略反攻。
什么都不懂也敢评历史,无语
存人失地、人地皆得、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是毛主席解放战争初期的战略方针,华野正是执行了主席的战略,大量歼灭了国民党有生力量,成为我军四大野中歼敌最多的部队,最后迎来的战略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