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主动提供38亿美元资金,帮助肯尼亚修建了一条长达480公里的铁路。然而,七年过去,肯尼亚尚未偿还任何款项,还提出将还款期限从20年延长至50年的要求,这让两国关系变得紧张。
肯尼亚是一个地理位置优越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非洲国家,人口超过5400万。国内交通基础设施尤其是铁路运输长期落后,只有一条殖民时期遗留的老旧铁路,无法满足现代交通需求。多数肯尼亚人出行只能依靠步行或骑自行车,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和国家的经济发展。
面对交通瓶颈带来的种种困扰,肯尼亚政府积极寻求国际援助,最终决定向中国求助。中国在铁路建设方面的技术和经验享有盛誉,中肯关系一向友好,加之中国在非洲基建投资颇多,成为肯尼亚的首选合作伙伴。
经过深入沟通,中国同意通过贷款和合作的方式支持肯尼亚的铁路建设项目,提供了38亿美元的资金支持。这笔资金不仅是金钱援助,更是中国对肯尼亚未来发展的一种投资。
六年过去,新铁路的运行显著改善了肯尼亚的交通状况,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铁路系统高效运作,客货运输量惊人,肯尼亚经济在新的交通网络拉动下不断攀升。
然而,铁路带来的经济收益却未能按期用于偿还贷款,债务负担反而有增无减。这让人疑惑,即便铁路成为国民经济命脉,肯尼亚为何仍难以偿还债务。尽管肯尼亚政府给出诸如“尚未盈利”“资金周转困难”等解释,但这些理由听起来似乎无力应对严峻的现实问题。
中肯两国的友谊在经济压力面前显得有些脆弱,双方如何化解这场债务困局关乎两国关系的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