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5年的南明,扬州、南京等地失守,隆武帝于福建称帝,却被福建总兵郑芝龙挟天子

菲菲评历史啊 2025-01-19 11:41:25

1645年的南明,扬州、南京等地失守,隆武帝于福建称帝,却被福建总兵郑芝龙挟天子以令诸侯,隆武帝也堪称明朝最惨的皇帝,只有不到一半疆土就算了,自己还沦落成傀儡,福建总兵郑芝龙上朝时跟隆武帝平起平坐,故此眼前谏言的忠臣实在看不下去了!于是年仅四十岁文臣便请求告老还乡!只见他当场脱去官帽扬长而去,隆武皇帝是很心痛的,当时还有很多大明旧臣散落各地,他重建的大明与满清形成了对峙的局面,他一心想要团结这些旧臣;而即使有人提议北伐,也被郑芝龙以各种理由强烈反对,只因他的理念是以固守的策略,而不是主动进攻。   而郑芝龙也算是心狠手辣,在朝常上反对他的人,他很快就派人去割了人家的一只耳朵以示警。而隆武皇帝是有先见的,他知道弘光政权是如何快速覆灭的,正是因为君臣不一条心,在危难之时居然还搞出了党派之争;比如1645年3月,满清多尔衮移师南征,此时的南明弘光政权不是在想着如何抵挡清军,而是在进行这激烈的党争,并爆发了“大悲案”、“太子案”和“童妃案”,这三大案严重的削弱弘光朝的凝聚力,为其快速灭亡埋下伏笔。   如今自己想中兴大明是何其艰难,好在他命郑成功找来了抗清名将周鹤芝,并被隆武皇帝封其为兵部尚书,而周鹤芝自然是想替隆武帝排忧解难,奈何自己只是一个空职,没有兵马,所以他的想法是招募兵马,征集粮饷,组建自己的力量,才能力挽狂澜,使朝廷摆脱困境,可这相当于远水近渴;于是周鹤芝便说了第二种办法!那便是效仿郑成功的岳父黄阁老一样举全部家财,自己率领一支部队北伐抗清;而郑成功的夫人看到父亲下定如此决心,便也请求与父亲一同上阵。   而黄道周在北伐之前来见隆武皇帝,隆武皇帝很无奈,因为他无兵源和粮饷可以支持;郑成功在得知后,拿出自己的三千两积蓄送与岳父,岳父给他提了个醒,说郑成功的父亲有降清的可能,让他好自为之。郑成功只能依依不舍送夫人与岳父去出征,却被父亲大骂一顿,说这是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去送死,现在能够守住当前的领地就可以;而郑成功不敢苟同,认为现如今只有以攻以守才是上策,后来的事实也验证了他这一说法。

0 阅读:41
菲菲评历史啊

菲菲评历史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