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比亚迪不建设充电桩”这个问题?
建设不建设充电桩,本质上是一个“服务”问题。
环境是,政府层面在早期集中力量建设了一大批直流快充桩,但是相当数量的快充桩是60kW,后面升级的多数也是120kW,更大功率的充电桩很少。后来也明确说,不会再大规模建设超充桩了。
这种基建环境下,如果有的品牌发展超快充,会让自己的车的快充能力“无用武之地”。企业在发布会上强调最大充电功率再高,遇到老的60kW国家电网充电桩、120kW的星星充电和开迈斯,也没有发挥的空间。
所以,企业端建设充电桩是为了服务车主、也是为了品牌形象。480kW的小鹏快充、600kW的华为快充、极氪V系列、理想5C快充等等,都是为了车主体验快速补能、也算是一个固定的广告位。
回到比亚迪的问题,比亚迪在售车型中,感兴趣的可以算一下纯电和插混的比例,在2024年以前,纯电车型具备超快充的不多,比亚迪没有把心思放在240kW、480kW甚至更高的功率上。它的思路是利用现有充电桩的能力,比如腾势最早用的“双枪快充”和e3.0 EVO的末端快充等等。BYD的插混也用不上更快的直流桩,60kW也够用。它没有动力去干这些事,对吧?!
所以,就是思路不同嘛,车企都都自己的小算盘,自费建设充电桩都有所图。
把任何一个企业建不建设充电桩跟“责任感”绑定起来,非常扯淡。这怎么能是评价一个企业好不好的指标呢?
当然,比亚迪KOC把“家充桩”跟快充比,也挺扯淡。
两边,一个是为了批评BYD刻意找一个话题,另一边是为了护着BYD刻意找一个答案,扯的都是一样的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