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吸烟的医学教授确诊肺癌晚期病例是真实的,采访也很到位,但哪怕主人公是位专业

欣怿谈健康 2025-01-18 21:27:59

从不吸烟的医学教授确诊肺癌晚期

病例是真实的,采访也很到位,但哪怕主人公是位专业人士,我也建议你把它当成故事来看,而不要影响你的理性决策。

医学在今天是局限的,为你好为你好并不是好到无路可退,而是起码有个收支平衡。非吸烟者肺癌并不是不被重视不去作为,而是今天的筛查性动作尚未证实对非吸烟者有利。我们不能只想着做检查发现肺癌的收益,忽略掉了检查本身的成本(费用、辐射、误差带来的过度诊治),以今天的记账来看,不管是推荐美国亚裔还是中国的非吸烟者使用吸烟者通行的肺癌筛查检查,都是不负责任的。用「被忽视的群体」来形容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的暗示引导。未来的方向,有可能先从遗传基因开始,通过家族史等的仔细追溯,找到非吸烟者里的少数开始筛查,不太可能会一步跳到大家一起做 CT 的。

另外,对于该报道的主人公,不知道是本人的讲述问题,还是记者的转述问题,很多发言也是不符合他专业人士身份的。

比如他提到别嘌醇亚裔人群使用风险问题,说是七八年前自己还一无所知。实际上,最早关注到 HLA-B*5801 基因与别嘌醇严重皮肤不良反应的确实是台湾,他们的研究文章是在 2005 年发表的,随后多国开始验证,2008 年相关检测最早写进了台湾的指南,2012 年开始美国风湿病学会也对亚裔人群使用别嘌醇做出了相应要求。这个变化进展符合现代医学对证据的审视评价过程。一个美国医生在七八年前还对此一无所知实在不能推锅给忽视亚裔上。

还有用台湾不吸烟者肺癌筛查有 2% 检出肺癌来佐证筛查的重要性,认为这个数字很大更要重视。这也不是专业人士视角。大家可以仔细想一想,2% 这个数字远远大于现实中的台湾不吸烟者肺癌发病率死亡率,大出一个量级还多。这么大的差异只能说明如果用现行的这些方法给他们筛查肺癌,一定会让很多本来不检出也没事儿的人接受过度处置。只能说明现行的筛查不够好,不能精准找到那些应该被找到的危险者,说明我们对肺癌的诊断还需要更精细化,而恰恰不能说明需要给更多的人做检查。如果你能想明白最好,想不明白这个差别也没事儿。反正,如果你愿意听我的,就把报道当故事看,只是故事。

祝我们都能接受到最理性的诊疗。

0 阅读:20
欣怿谈健康

欣怿谈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